公序良俗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指的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一条款确立了公序良俗原则在民事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在司法实践中,当存在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益和社会道德秩序的行为,而又缺乏相应的强制性法律规定时,法院可以依据公序良俗原则来认定该行为的效力。换言之,公序良俗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法律的空白,为法官在面临复杂案件时提供了一定的裁量空间。
因此,公序良俗是可以作为判决依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序良俗原则的应用需要谨慎且合理,以避免滥用或误用,从而确保司法的公正与权威。在具体案件中,法院会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作出合理的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