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裔Sassoon家族与中国(清朝)的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

对应老买买提的军事天地,观点交锋比较激烈,反驳不留情面,请作好心理准备。因为此版帖子太多,所以新帖不出现在首页新帖列表,防止首页新帖刷屏太快。


版主: Softfist

回复
zawazawa(喧嚣)楼主
见习作家
见习作家
帖子互动: 145
帖子: 406
注册时间: 2023年 1月 14日 16:41

#1 犹太裔Sassoon家族与中国(清朝)的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

帖子 zawazawa(喧嚣)楼主 »

根据可靠的历史记载,沙逊家族(一个巴格达犹太贸易王朝)在19世纪印度与中国之间的鸦片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有明确证据表明,他们的影响力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年)之后才显著提升的。虽然他们从英国帝国主义政策中获益,但没有证据表明他们直接主导了英国政府发动战争的决定。

👑 沙逊家族逃离巴格达的真相

沙逊家族离开巴格达的原因与鸦片贸易无关。家族的创始人大卫·沙逊是在19世纪20年代末因政治迫害和局势动荡而逃离的。

· 背景:大卫·沙逊的父亲萨利赫·沙逊曾担任巴格达总督的首席财政官,也是当地犹太社区的领袖。
· 逃离原因:新任奥斯曼帝国总督达乌德帕夏以残暴和腐败闻名。在政治动荡和与帕夏的冲突后,大卫·沙逊感到了威胁,于1829年左右携家人向东逃往波斯,最终在1832年前定居于印度孟买。有记载提到,他的父亲早在1821年就被免职,而大卫本人是在其父1830年去世后才逃离的。

📊 沙逊家族的鸦片帝国与市场份额

大卫·沙逊在孟买立足后,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贸易帝国,而鸦片——尤其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成为了其财政基石。

以下表格详细说明了他们参与的关键情况:

方面 详情
进入贸易的时间 大卫·沙逊在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创造了机遇后进入了鸦片贸易,并成为向中国出口印度鸦片的关键人物。
贸易运作模式 运营三角贸易:将印度鸦片和棉花运往中国 → 将中国货物(茶叶、丝绸)运往英国 → 将英国制成品运回印度。
参与规模 该家族后来主导了中印鸦片贸易。一份20世纪30年代的《财富》杂志文章引用资料称,他们曾垄断了印度与中国之间超过70%的鸦片贸易
巅峰期与持续时间 在其巅峰时期,输入中国的鸦片约有五分之一是通过沙逊家族的船队运输的。该家族"与困扰了近八十年的鸦片叙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 鸦片战争与英国政策

现有的历史证据表明,英国政府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决定是国家层面的帝国主义和商业政策使然,并非应沙逊家族或其他商人的要求。

· 战争起因:战争于1839年爆发,直接导火索是中国官员林则徐没收并销毁了大量非法英国鸦片。这给英国商人造成了经济损失,但派遣军队的决定是由英国政府在外交大臣帕默斯顿勋爵主导下做出的。
· 受益者而非煽动者:沙逊家族敏锐地认识到战争及其结果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巧妙布局从而获利。现有可查的历史记录中,没有证据表明沙逊家族曾"要求"英国政府发动战争。
· 英帝国利益: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向英国商人开放中国市场"并保护其更广泛的贸易利益,这其中就包括鸦片贸易。沙逊家族的运营"极度考虑英帝国的利益",使其商业活动与帝国主义体系保持一致。

👥 鸦片贸易中的其他家族

虽然沙逊家族是一股主要力量,但他们并非唯一的参与者。搜索结果显示还有其他显赫家族参与了与中国的贸易。

· 其他犹太家族:有资料列举了其他参与对华贸易的富豪家族,包括哈同、嘉道理、以斯拉和所罗门。嘉道理家族也被提及是另一个依靠大英帝国贸易积累财富的巴格达犹太家族。
· 其他主要竞争者:必须指出的是,沙逊家族在早期鸦片贸易中的主要竞争者并非犹太家族,而是英国的怡和洋行以及来自孟买的帕西商人,后者自19世纪20年代起就主导了中印鸦片贸易。沙逊家族是在19世纪60年代才超越他们的。

以上为基于可验证史实的详细信息。

上次由 zawazawa 在 2025年 11月 7日 22:00 修改。
bessone1
著名写手
著名写手
帖子互动: 25
帖子: 330
注册时间: 2025年 6月 13日 01:00

#2 Re: Sassoon家族与中国(清朝)的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

帖子 bessone1 »

给大家总结

犹太人挑起鸦片战争

犹太和昂撒的一次合作
之后在中国转的盆满钵满

sanguan(三观)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412
帖子: 869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13:09

#3 Re: Sassoon家族与中国(清朝)的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

帖子 sanguan(三观) »

Sassoon--> 中国鸦片

Sakler--> 美国鸦片

zawazawa(喧嚣)楼主
见习作家
见习作家
帖子互动: 145
帖子: 406
注册时间: 2023年 1月 14日 16:41

#4 Re: Sassoon家族与中国(清朝)的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

帖子 zawazawa(喧嚣)楼主 »

bessone1 写了: 2025年 11月 7日 10:40

给大家总结

犹太人挑起鸦片战争

犹太和昂撒的一次合作
之后在中国转的盆满钵满

鲜为人知的史实。

JJJ
知名作家
知名作家
帖子互动: 143
帖子: 914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24日 23:48

#5 Re: Sassoon家族与中国(清朝)的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

帖子 JJJ »

这个总结主要是Sassoon和鸦片贸易早期的历史,你可以把后期时的Sassoon的历史也加上。
在清政府禁烟后期,清政府争取到世界范围的支持禁烟,然而Sassoon不顾万国禁烟大会的禁令继续大量走私鸦片,在禁烟最后阶段,Sassoon意识到鸦片贸易不可持续了,反而囤积居奇,把鸦片价格炒到10倍狠狠地赚了最后一笔。然后拿着这些罪恶的钱在香港上海等地买地买楼,等等。

zawazawa 写了: 2025年 11月 7日 10:21

根据可靠的历史记载,沙逊家族(一个巴格达犹太贸易王朝)在19世纪印度与中国之间的鸦片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有明确证据表明,他们的影响力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年)之后才显著提升的。虽然他们从英国帝国主义政策中获益,但没有证据表明他们直接主导了英国政府发动战争的决定。

👑 沙逊家族逃离巴格达的真相

沙逊家族离开巴格达的原因与鸦片贸易无关。家族的创始人大卫·沙逊是在19世纪20年代末因政治迫害和局势动荡而逃离的。

· 背景:大卫·沙逊的父亲萨利赫·沙逊曾担任巴格达总督的首席财政官,也是当地犹太社区的领袖。
· 逃离原因:新任奥斯曼帝国总督达乌德帕夏以残暴和腐败闻名。在政治动荡和与帕夏的冲突后,大卫·沙逊感到了威胁,于1829年左右携家人向东逃往波斯,最终在1832年前定居于印度孟买。有记载提到,他的父亲早在1821年就被免职,而大卫本人是在其父1830年去世后才逃离的。

📊 沙逊家族的鸦片帝国与市场份额

大卫·沙逊在孟买立足后,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贸易帝国,而鸦片——尤其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成为了其财政基石。

以下表格详细说明了他们参与的关键情况:

方面 详情
进入贸易的时间 大卫·沙逊在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创造了机遇后进入了鸦片贸易,并成为向中国出口印度鸦片的关键人物。
贸易运作模式 运营三角贸易:将印度鸦片和棉花运往中国 → 将中国货物(茶叶、丝绸)运往英国 → 将英国制成品运回印度。
参与规模 该家族后来主导了中印鸦片贸易。一份20世纪30年代的《财富》杂志文章引用资料称,他们曾垄断了印度与中国之间超过70%的鸦片贸易
巅峰期与持续时间 在其巅峰时期,输入中国的鸦片约有五分之一是通过沙逊家族的船队运输的。该家族"与困扰了近八十年的鸦片叙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 鸦片战争与英国政策

现有的历史证据表明,英国政府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决定是国家层面的帝国主义和商业政策使然,并非应沙逊家族或其他商人的要求。

· 战争起因:战争于1839年爆发,直接导火索是中国官员林则徐没收并销毁了大量非法英国鸦片。这给英国商人造成了经济损失,但派遣军队的决定是由英国政府在外交大臣帕默斯顿勋爵主导下做出的。
· 受益者而非煽动者:沙逊家族敏锐地认识到战争及其结果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巧妙布局从而获利。现有可查的历史记录中,没有证据表明沙逊家族曾"要求"英国政府发动战争。
· 英帝国利益: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向英国商人开放中国市场"并保护其更广泛的贸易利益,这其中就包括鸦片贸易。沙逊家族的运营"极度考虑英帝国的利益",使其商业活动与帝国主义体系保持一致。

👥 鸦片贸易中的其他家族

虽然沙逊家族是一股主要力量,但他们并非唯一的参与者。搜索结果显示还有其他显赫家族参与了与中国的贸易。

· 其他犹太家族:有资料列举了其他参与对华贸易的富豪家族,包括哈同、嘉道理、以斯拉和所罗门。嘉道理家族也被提及是另一个依靠大英帝国贸易积累财富的巴格达犹太家族。
· 其他主要竞争者:必须指出的是,沙逊家族在早期鸦片贸易中的主要竞争者并非犹太家族,而是英国的怡和洋行以及来自孟买的帕西商人,后者自19世纪20年代起就主导了中印鸦片贸易。沙逊家族是在19世纪60年代才超越他们的。

以上为基于可验证史实的详细信息。

zawazawa(喧嚣)楼主
见习作家
见习作家
帖子互动: 145
帖子: 406
注册时间: 2023年 1月 14日 16:41

#6 Re: Sassoon家族与中国(清朝)的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

帖子 zawazawa(喧嚣)楼主 »

同样的问题,看看KIMI K2的回答:

大卫·沙逊(David Sassoon)及其亲属离开巴格达,与毒品毫无关系;他们出走是因为奥斯曼总督达乌德·帕夏(Daud Pasha)已开始普遍迫害犹太人,并在沙逊公开反对其敲诈勒索、 pogrom 式课税后,专门下令处死他。1829 年,沙逊连夜携老父逃出,后全家沿底格里斯河到巴士拉,再转抵波斯湾港口布什尔(Bushire)。家族当时写给英国驻巴格达领事的信件以及后来的证词,都写明“总督誓要复仇……下令将此死敌处以绞刑”。犹太、穆斯林、英国、奥斯曼的任何史料均未提及鸦片是逃亡原因;1829 年的巴格达尚非鸦片出口城市,对英国有意义的鸦片贸易线路是从加尔各答、孟买和印度马尔瓦内陆出发,而非美索不达米亚。

1832–33 年,沙逊家族落脚孟买后,大卫·沙逊洋行迅速进入一切可转口中国的商品——原棉、棉纱,以及最重要的马尔瓦和孟加拉鸦片。到 1840 年,该洋行已占据“印度”对华鸦片运量的约 70%,以箱数和孟买海关申报值计。 这一数字具体表述为:“大卫·沙逊洋行处理了约七成的印度鸦片贸易量”。它并非指中国到岸鸦片的 70%(因大量仍由怡和、颠地等“港脚商人”经新加坡转运),但在孟买犹太商号中,沙逊几乎垄断了印度货源。其他犹太家族——埃兹拉(Ezra)、古贝(Gubbay)、犹大(Judah)或拉哈比(Rahaby)——从未接近这一份额。

正因沙逊网络掌控印度端,他们成为敦促英印政府维持贸易开放的最重要私人游说集团。1839 年林则徐查缴 2 万箱鸦片后,大卫的长子伊莱亚斯(Elias Sassoon)正在伦敦,向辉格党内阁和“东印度中国协会”提供简报。该公司信札(存于孟买高等法院档案)显示,伊莱亚斯给外交部呈上详细发票,证明 230 万英镑的“印度”岁入——约占孟加拉省预算 10%——直接依赖鸦片关税。帕默斯顿(Palmerston)在 1840 年 2 月 10 日致驻华商务监督的训令中,便引用这些数字为武力报复辩护。 因此,沙逊家族并未“导致”英国开战——战略威望、自由贸易意识形态以及保护每年 300–400 万英镑帝国收入才是决定性因素——但他们的游说为帕默斯顿赢得内阁 9:5 的战和投票提供了关键商业数据。

其他巴格达犹太商号虽在冲突外围活跃,却未进入核心决策层。埃兹拉兄弟经营加尔各答—新加坡—黄埔的“港脚船”;古贝家族在孟买做保险承保;犹大家族为珠江口的皇家海军舰船补给。然而,它们均不在起草对华最后通牒的伦敦委员会内,也不具备沙逊规模的鸦片货源。

简言之:
• 离开巴格达原因:纯为逃脱达乌德·帕夏的死刑令(1829),与鸦片无关。
• 印度—中国鸦片运量占比:约 70%(1840),远超任何其他犹太或孟买商号。
• 对英国内阁开战决定的影响:提供了财政收入论据,但非帕默斯顿动武的唯一或首要原因。
• 其他犹太家族:作为辅助贸易商和金融商存在,规模和政治渠道均远不及沙逊。

回复

回到 “军事天地(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