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可靠的历史记载,沙逊家族(一个巴格达犹太贸易王朝)在19世纪印度与中国之间的鸦片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有明确证据表明,他们的影响力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年)之后才显著提升的。虽然他们从英国帝国主义政策中获益,但没有证据表明他们直接主导了英国政府发动战争的决定。
沙逊家族逃离巴格达的真相
沙逊家族离开巴格达的原因与鸦片贸易无关。家族的创始人大卫·沙逊是在19世纪20年代末因政治迫害和局势动荡而逃离的。
· 背景:大卫·沙逊的父亲萨利赫·沙逊曾担任巴格达总督的首席财政官,也是当地犹太社区的领袖。
· 逃离原因:新任奥斯曼帝国总督达乌德帕夏以残暴和腐败闻名。在政治动荡和与帕夏的冲突后,大卫·沙逊感到了威胁,于1829年左右携家人向东逃往波斯,最终在1832年前定居于印度孟买。有记载提到,他的父亲早在1821年就被免职,而大卫本人是在其父1830年去世后才逃离的。
沙逊家族的鸦片帝国与市场份额
大卫·沙逊在孟买立足后,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贸易帝国,而鸦片——尤其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成为了其财政基石。
以下表格详细说明了他们参与的关键情况:
方面 详情
进入贸易的时间 大卫·沙逊在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创造了机遇后进入了鸦片贸易,并成为向中国出口印度鸦片的关键人物。
贸易运作模式 运营三角贸易:将印度鸦片和棉花运往中国 → 将中国货物(茶叶、丝绸)运往英国 → 将英国制成品运回印度。
参与规模 该家族后来主导了中印鸦片贸易。一份20世纪30年代的《财富》杂志文章引用资料称,他们曾垄断了印度与中国之间超过70%的鸦片贸易。
巅峰期与持续时间 在其巅峰时期,输入中国的鸦片约有五分之一是通过沙逊家族的船队运输的。该家族"与困扰了近八十年的鸦片叙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鸦片战争与英国政策
现有的历史证据表明,英国政府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决定是国家层面的帝国主义和商业政策使然,并非应沙逊家族或其他商人的要求。
· 战争起因:战争于1839年爆发,直接导火索是中国官员林则徐没收并销毁了大量非法英国鸦片。这给英国商人造成了经济损失,但派遣军队的决定是由英国政府在外交大臣帕默斯顿勋爵主导下做出的。
· 受益者而非煽动者:沙逊家族敏锐地认识到战争及其结果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巧妙布局从而获利。现有可查的历史记录中,没有证据表明沙逊家族曾"要求"英国政府发动战争。
· 英帝国利益: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向英国商人开放中国市场"并保护其更广泛的贸易利益,这其中就包括鸦片贸易。沙逊家族的运营"极度考虑英帝国的利益",使其商业活动与帝国主义体系保持一致。
鸦片贸易中的其他家族
虽然沙逊家族是一股主要力量,但他们并非唯一的参与者。搜索结果显示还有其他显赫家族参与了与中国的贸易。
· 其他犹太家族:有资料列举了其他参与对华贸易的富豪家族,包括哈同、嘉道理、以斯拉和所罗门。嘉道理家族也被提及是另一个依靠大英帝国贸易积累财富的巴格达犹太家族。
· 其他主要竞争者:必须指出的是,沙逊家族在早期鸦片贸易中的主要竞争者并非犹太家族,而是英国的怡和洋行以及来自孟买的帕西商人,后者自19世纪20年代起就主导了中印鸦片贸易。沙逊家族是在19世纪60年代才超越他们的。
以上为基于可验证史实的详细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