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黄河大铁牛

STEM版,合并数学,物理,化学,科学,工程,机械。不包括生物、医学相关,和计算机相关内容。

版主: verdeliteTheMatrix

回复
FoxMe(令狐)楼主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55
帖子: 556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6:46

转帖:黄河大铁牛

帖子 FoxMe(令狐)楼主 »

monk 写了: 2023年 1月 25日 03:24 古代7大奇迹有个罗德岛的铜像,据说两脚跨越港口入口,船从胯下过。

尼玛,编这个故事的,知道这样的铜像,即使中空,要想结构稳定不立刻垮掉,需要多少铜吗?

而且,罗德岛和崇明岛差不多大,人口顶多几万,没铜矿,也没大规模冶炼遗址。

作为对比,我中唐朝时候耗费了全国年产量1/5的铁,铸成的黄河大铁牛,现在还在,个头多大各位可以去看看。
FoxMe(令狐)楼主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55
帖子: 556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6:46

Re: 转帖:黄河大铁牛

帖子 FoxMe(令狐)楼主 »

尼玛这么好的浮力例子,物理课本不教,却学洋人叫阿基米德定律,希腊伪史遗毒无穷。

************************************************
古人做事未必都是在使蛮力,比如小时候学过的《曹冲称象》,还有《捞铁牛》,这些都是古人借鉴“水有浮力”的原理,将原本看上去很难办的一件事轻松自如的就给办妥了。特别是《捞铁牛》,利用了水的浮力将水牛从河里拖出没错,但是有一个细节,在人们“捞铁牛”的过程中是先从船上往水里铲沙子,使铁牛在河底足够拔高后才借助水的浮力来拖,那这是为何呢?省了这一步不行吗?



▲《捞铁牛》

《捞铁牛》这是收录在小学课本里的一则古代科学趣闻,原文出自明代冯梦龙《智囊全集》的《打捞铁牛》。冯梦龙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戏曲家,他以写作中国白话短篇小说见长,《捞铁牛》正是其中的一篇代表佳作。

一起来读读关于《捞铁牛》的故事:

在宋朝,有一次黄河发大水,一座浮桥被冲断,原本,这座浮桥是用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拴住,如今也被大水冲走,并深陷在河底的淤泥里。当洪水退却,人们打算重修浮桥,可天下又有哪个力大无穷的神人能够将深陷淤泥中的铁牛捞上来呢?正当人们打不定主意的时候,这时候,来了个叫做怀丙和尚给出了个好主意。



▲ 《捞铁牛》

和尚先请一位熟悉水性的人到河底摸清铁牛具体所在位置,并将之记下来。然后又让人准备了两条特别大的木船,又将船舱装满泥沙,一起划到铁牛所在位置。这时候,和尚让人将两只木船并排紧紧拴在一起,然后在上面用很结实的木料搭了个架子,并跨在船上。接着,让那位熟悉水性的人带了根很粗的绳子潜入水底,将绳子的一头牢牢拴住铁牛,而绳子另一头则系在两只大船之间所搭木架上。



▲ 捞铁牛

当一切前提工作做好,和尚让人开始将船上的泥沙全部铲到河里,就这样,铲着铲着船上的泥沙越来越少,船身在慢慢上浮,系住铁牛的绳子也越绷越紧……最后,靠着水对船的浮力增加,深陷淤泥中的铁牛逐渐被一点点拔了出来。当船上的泥沙被铲完,铁牛也彻底离开河底。此时,和尚并不急着将铁牛捞上来,而是让水手们使劲将船划向岸边,然后众人一齐使力,终于将这只笨重的铁牛拖到了岸上。

如此这般,依照之前的办法,剩余的七只铁牛也一只只都被顺顺利利,轻轻松松地给拖了回来。
FoxMe(令狐)楼主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55
帖子: 556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6:46

Re: 转帖:黄河大铁牛

帖子 FoxMe(令狐)楼主 »

这是唐朝服装。尼玛洋人的西装/燕尾服也是抄中国的吧。

图片
FoxMe(令狐)楼主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55
帖子: 556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6:46

Re: 转帖:黄河大铁牛

帖子 FoxMe(令狐)楼主 »

图片

这是铁牛及其下面的斜柱。 蒲津渡遗址博物馆供图

在蒲津渡遗址博物馆,4尊铁牛排成两排,面向黄河,怒目圆睁,侧耳聆听,前腿蹬,后腿蹲,好像在进行拔河比赛……千年时光流转,铁牛几经沉浮,每次“面世”都备受瞩目。宋朝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故事,因写进小学课文而家喻户晓。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牛是镇水神兽。这几尊铁牛“生”来就被寄予守护黄河安澜的美好愿望。

山西省永济市蒲州故城西门外不远便是蒲津渡遗址。唐开元十二年,唐玄宗倾全国之力,派人铸造铁牛为地锚,修建坚固的浮桥,改“竹缆连舟”为“铁索连舟”。

一时间能工巧匠汇聚于此,热火朝天地铸造以铁牛为代表的铁器群。他们以黄蜡雕塑造型,将澄泥涂于蜡模外,用火烘烤,待泥模烘干后蜡液排出,再堵住排出口,灌入洪流般火热铁水,当铁水凝固后打碎泥范,铁牛顺利成型。

专家测算,这4尊铁牛每尊重达45吨至75吨不等。“这是一项国家工程,无论铸造技术还是雕塑艺术,都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曾负责铁牛考古发掘工作的考古专家刘永生说。

仔细观察,大铁牛头戴漂亮头饰,骨骼粗壮,肌肉丰满,牛角形似犀牛角,长尾甩在背上,牛气袭人,铁骨铮铮。4尊铁牛相似中有不同,写实里蕴含夸张成分。

在每尊铁牛底板下方,有和牛身相连的6根长铁柱。它们向前倾斜,牢牢扎入地下,使地面上的铁牛可以承受来自浮桥的水平拉力。

专家们考证,在对蒲津浮桥不断维护下,黄河两岸8尊铁牛连续“工作”了约500年,直到蒲津浮桥被金元战火毁掉,它们才卸下肩头重担。

随着黄河逐渐向西改道,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铁牛也渐渐没入泥沙。

永济市博物馆原馆长樊旺林坚信铁牛的存在。他深入黄河滩涂探查、到民间走访,1988年开始正式寻找铁牛。一年多后,黄河东岸的4尊铁牛,连同铁人、铁山、铁柱等面世。由于临近黄河,空气潮湿,地下渗水不断,出土后的铁器腐蚀严重,锈迹斑斑。黄河西岸的4尊铁牛仍埋在泥沙里,没有被发掘。

黄河大铁牛的发现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经过两次考古发掘,人们将铁器群在发掘原址上提升了12.2米进行保护展示。

“考古发掘印证了宋代怀丙和尚捞铁牛,重建蒲津桥的真实性。”刘永生说。

如今,卸下重担的铁牛们依然膘肥体壮,一幅“沧桑未改牛脾气,进退还凭铁骨头”的气势。中国桥梁专家唐寰澄认为,唐开元铁牛是有实际功能的艺术珍品,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记者王学涛)据新华社太原电
头像
verdelite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038
帖子: 24240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1日 23:33

Re: 转帖:黄河大铁牛

帖子 verdelite »

我觉得六条腿多了。4条就够了。
FoxMe(令狐)楼主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55
帖子: 556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6:46

Re: 转帖:黄河大铁牛

帖子 FoxMe(令狐)楼主 »

四根柱子是比较自然的,为啥要六根呢?还有黄河西岸的4尊铁牛为啥不也挖出来呢?

唐代的科技达到了世界巅峰,蒲津渡铁锁浮桥用铁一千多吨。唐代帝陵的石狮也是几十吨重,武则天的无字碑近一百吨。
图片
FoxMe(令狐)楼主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55
帖子: 556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6:46

Re: 转帖:黄河大铁牛

帖子 FoxMe(令狐)楼主 »

中国早在春秋时期便已发明了生铁冶铸术,比西方约早18个世纪。以生铁冶铸为基础,中国人发展了一整套独特而且先进的钢铁冶炼和加工工艺,诸如铁范铸造、铸铁柔化术、炒铁、灌钢等,从而创造了辉煌的钢铁文明,为战国至近古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技术、物质基础。
回复

回到 “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