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小娃问,佛教既然不能杀生
发表于 : 2023年 3月 1日 09:42
那得先说一下虚妄是怎么定义的。如果虚妄被定义成看不见摸不着,显然佛性是虚妄的。
那得先说一下虚妄是怎么定义的。如果虚妄被定义成看不见摸不着,显然佛性是虚妄的。
看来你还是不能理解正确的找到答案的方法比答案本身更重要的思想,有些问题,恐怕有些人永远无法找到某个问题的正确的答案,没有找到答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正确的寻找答案的方法。因为没有正确的找到答案的方法,那么你得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为零。reknaz 写了: 2023年 3月 1日 09:40 “如果你要别人信你才相信”,如果你理解我说的话是这个意思,那么要么你理解错了,要么我没表达清楚。我并不是需要别人信我才信,要这样早就掉进传销了。我的意思是说同一句话,由信和不信的人说出来意味着不同的含义。举个常见又简单的例子,一个妈妈带五岁孩子逛 mall,妈妈对孩子说,看,圣诞老人坐在那里,一起拍照吧。孩子回家兴奋地告诉爸爸看见圣诞老人了,还一起拍照了。妈妈和孩子都说看见圣诞老人了,但含义一样吗?
你在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能否先问下你自己
如果看和摸本身就有问题,虚妄如何定义?
楞严经第一卷最后说,念念相续,即然有念,就不是虚妄。少读点金刚经之类的虚无的经,不是每个人都跟慧能一样。而且慧能也还需要弘忍给他讲金刚经,慧能的那个偈子,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错误的,是空见。
不好意思,还没读过金刚经zhangwen720 写了: 2023年 3月 1日 11:06 楞严经第一卷最后说,念念相续,即然有念,就不是虚妄。少读点金刚经之类的虚无的经,不是每个人都跟慧能一样。而且慧能也还需要弘忍给他讲金刚经,慧能的那个偈子,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错误的,是空见。
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如果读六祖坛经就会发现,慧能开悟是弘忍给他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无住生心,是有心,跟虚无半点关系没有
通过分析信与不信的人的回答研究就是一种方法呀,所以问你信不信一点不搞笑,而且你的反应也是研究的一部分呢,多好的方法。很多东西根本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包括你说的找寻答案的方法。就你的例子说,温不温根本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完全可以一个人认为温的另一个人认为凉。zhangwen720 写了: 2023年 3月 1日 10:13 看来你还是不能理解正确的找到答案的方法比答案本身更重要的思想,有些问题,恐怕有些人永远无法找到某个问题的正确的答案,没有找到答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正确的寻找答案的方法。因为没有正确的找到答案的方法,那么你得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为零。
你问我信不信,这是一个很搞笑的问题,就好比说,我喝了口水,你问我,水是温的还是凉的,我回答你说是温的,你信吗?有些答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不去喝,你永远不会知道我喝的水是温的还是凉的。从古到今,喝水的人多了去,名气大的比如今年死掉的星云,活了这么多岁,你以为他懂了吗?他真的信佛吗?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给你说那个虔诚的佛教徒的经历的原因。
没法问,我又不念这个。
我哪知道啊,是你先用虚妄这个词的吧,那你总该知道定义吧。我只是从字面理解的。
你可以假设一下,你念你是不是,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就是否定的。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有两种可能,第一种,你真的与释迦牟尼佛祖同一念,另一种,你自己骗自己
所以才叫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reknaz 写了: 2023年 3月 1日 22:58 通过分析信与不信的人的回答研究就是一种方法呀,所以问你信不信一点不搞笑,而且你的反应也是研究的一部分呢,多好的方法。很多东西根本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包括你说的找寻答案的方法。就你的例子说,温不温根本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完全可以一个人认为温的另一个人认为凉。
看和摸并不是虚妄的,只是佛性的显现和妙用
如果找寻答案的方法没有对错之分,那么也就是说,你认同甲是乙的爹同时也是乙的儿子这个道理对吧?reknaz 写了: 2023年 3月 1日 22:58 通过分析信与不信的人的回答研究就是一种方法呀,所以问你信不信一点不搞笑,而且你的反应也是研究的一部分呢,多好的方法。很多东西根本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包括你说的找寻答案的方法。就你的例子说,温不温根本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完全可以一个人认为温的另一个人认为凉。
假设什么?看不懂,什么叫“你念你是不是”?zhangwen720 写了: 2023年 3月 2日 06:39 你可以假设一下,你念你是不是,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就是否定的。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有两种可能,第一种,你真的与释迦牟尼佛祖同一念,另一种,你自己骗自己
这个论断相信不相信都没有意义,因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没有永远,所以前提就不存在。
你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我说没有对错之分是指解决一个事情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比如算小孩 10+5,可以一个一个往上加,也可以一次加5,还可以加 10 再减去 5,只要问题解决了,哪个 approach 都行,没有哪个方法对哪个方法错这一说。
要是虚妄是被定义成非佛性的话,就没必要讨论了。定义有什么可讨论的。
这些方法是否都需要用事实和逻辑来论证,不能自相矛盾,自己否定自己reknaz 写了: 2023年 3月 3日 17:54 你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我说没有对错之分是指解决一个事情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比如算小孩 10+5,可以一个一个往上加,也可以一次加5,还可以加 10 再减去 5,只要问题解决了,哪个 approach 都行,没有哪个方法对哪个方法错这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