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参与,就贴chatGPT的胡说八道

版主: verdelite, TheMatrix
你马上实践了,贴得乱七八糟pathdream 写了: 2024年 12月 23日 20:33 李代数和李群是数学中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李代数是李群的局部化线性化的表现。具体来说,它们的关系如下:
1. 什么是李群?
李群(Lie Group)是同时具备 群结构 和 光滑流形结构 的数学对象,且这些结构是相容的。
群结构:满足群的运算规则(封闭性、结合律、单位元存在性和逆元存在性)。
流形结构:是一个光滑的几何空间,可以局部看作欧几里得空间。
例子:
实数加法群
(
𝑅
,
+
)
(R,+)
一般线性群
𝐺
𝐿
(
𝑛
,
𝑅
)
GL(n,R)(由
𝑛
×
𝑛
n×n 可逆矩阵组成)
𝑆
𝑂
(
3
)
SO(3):三维旋转矩阵群
2. 什么是李代数?
李代数(Lie Algebra)是一个代数结构,主要由一个矢量空间和一种特殊的运算(李括号
[
𝑋
,
𝑌
]
[X,Y])组成。李代数与李群的主要关系在于,李代数可以看作描述李群在单位元附近的局部性质的工具。
李代数是线性的对象,定义在一个矢量空间上。
李括号运算
[
𝑋
,
𝑌
]
[X,Y] 是反对称且满足雅可比恒等式。
3. 李群和李代数的关系
局部化与线性化
李群的切空间:给定一个李群
𝐺
G,在其单位元
𝑒
e 处的切空间(切向量的集合)形成一个矢量空间,这就是李代数的基础。
李括号的定义:在李群上定义的光滑向量场,其交换子括号自然诱导了李代数的括号运算。换句话说,李代数的结构来自李群的几何和代数性质。
从李群到李代数
李代数
𝑔
g 是李群
𝐺
G 的“线性化版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构造:
研究
𝐺
G 在单位元附近的局部性质。
通过单位元处的切空间以及李括号定义李代数的代数结构。
从李代数到李群
在许多情况下,一个李代数
𝑔
g 可以“通过指数映射”还原到一个李群
𝐺
G。指数映射
exp
:
𝑔
→
𝐺
exp:g→G 连接了李代数与李群:
exp
exp 将李代数中的元素映射到李群中的元素,通常描述为从“局部线性化”回到“全局曲线化”。
4. 直观理解
可以将李群和李代数的关系类比为:
李群 是全局的、非线性的对象,具有复杂的几何和代数性质;
李代数 是局部的、线性的对象,可以看作是李群在单位元附近的“线性近似”。
就像研究一个曲面的局部性质可以通过切空间实现一样,研究李群的局部性质可以通过其对应的李代数来进行。
5. 具体例子
李群
𝐺
𝐿
(
𝑛
,
𝑅
)
GL(n,R) 与其李代数
𝑔
𝑙
(
𝑛
,
𝑅
)
gl(n,R):
李群
𝐺
𝐿
(
𝑛
,
𝑅
)
GL(n,R) 是
𝑛
×
𝑛
n×n 的可逆矩阵群。
对应的李代数
𝑔
𝑙
(
𝑛
,
𝑅
)
gl(n,R) 是所有
𝑛
×
𝑛
n×n 的矩阵,李括号为矩阵的交换子:
[
𝐴
,
𝐵
]
=
𝐴
𝐵
−
𝐵
𝐴
[A,B]=AB−BA
𝑆
𝑂
(
3
)
SO(3) 和
𝑠
𝑜
(
3
)
so(3):
李群
𝑆
𝑂
(
3
)
SO(3) 是描述三维旋转的矩阵群。
对应的李代数
𝑠
𝑜
(
3
)
so(3) 是所有反对称矩阵(对应旋转生成元)。
总之,李群是“全局对象”,而李代数是它的“局部线性近似”,两者通过指数映射和切空间紧密联系。
李代数是李群的切平面。
继续讨论。TheMatrix 写了: 2024年 12月 23日 20:54 李代数是李群的切平面。
两个不同的李群可以有相同的李代数,因为它们可以有相同的切平面。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李群作为manifold是另一个李群的有限层覆盖,n-folded cover。比如SU(2)是SO(3)的2-cover。所以它们有相同的李代数:su(2)。
李代数可以exponentiate出李群来。
TheMatrix 写了: 2024年 12月 23日 21:06 李代数可以exponentiate出李群来。
假设一个李代数A中有一个元素a。对于一个实数变量t,定义一个eta。
fix a,这个集合{eta}构成一个群。
不fix a,集合{eta: a∈A}也构成一个群。李群。
这个地方到底怎么弄出来的我也不清楚。
主要是物理里面用。量子力学里面的算符,就是李代数的成员。还有Noether定理中的对称性,都是连续对称性,也就是李群。量子场论里面的U(1), SU(2), SU(3),都是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