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佬财长又出来砸盘了?
版主: 牛河梁
#1 基佬财长又出来砸盘了?
美国财长贝森特警告:若各国不尽快与美达成贸易协议,关税将恢复“对等”水平
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5月18日接受CNN《与杰克·塔珀的国家状态》(State of the Union with Jake Tapper)采访时表示,如果各国未能在90天暂停期内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关税率将会恢复到“对等关税”水平。
“特朗普总统已明确通知他们,如果不诚意谈判,关税就会回升至4月2日的水平。” 贝森特说。4月2日是特朗普宣布“解放日”(Liberation Day),对多国启动“对等关税”的一天,之后他又给出90天宽限期,将关税基率降至10%。
贝森特透露,美国正重点与18个重要贸易伙伴磋商协议,但并未明确关税何时恢复。他表示,除了个别大国谈判外,美国可能会采取区域性关税方案,例如:
“对中美洲设定一个税率,对非洲某区域设定另一个税率……小国谈判我们直接敲定数字。”
特朗普:时间所剩无几,未来2-3周将通知各国税率
特朗普周五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的企业圆桌会议上称,150个国家排队求谈,但不可能全部见面:
“两三周内,我想贝森特和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会发出通知,告诉他们未来在美国做生意要付多少钱。我们会很公平,但该涨的还是会涨。”
这番表态令市场神经再度紧绷,不过就在上周五,因中美贸易战暂时缓和(美方将对华关税从145%降至30%,中方从125%降至10%),标普500指数连续5天上涨,周涨幅达5.3%。
“战略性不确定”:贝森特回应关税“鞭打效应”
面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反复无常与不确定性,贝森特辩称这是美国政府的“战略性不确定”(strategic uncertainty):
“如果我们给对方太多确定性,他们就会在谈判中占我们便宜。我有信心,最终零售商、美国民众和工人都会受益。”
他被问及依赖中国进口商品的小企业怎么办,贝森特称:
“美国仍会与中国交易这些产品,但关税水平会更低。”
但现实是,不少美国小企业已因关税飙升而成本激增、增长计划被打乱。大型零售商如沃尔玛(Walmart)近日警告要涨价,特朗普周六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直言:“让沃尔玛吃掉关税!”(即自己吸收,不要转嫁消费者)。
贝森特回应称,他已与沃尔玛CEO通话:
“他们会消化一部分关税,一部分可能会转给消费者。”
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贝森特:不看重此事
周五,穆迪评级公司(Moody's)追随惠誉(Fitch)、标普(S&P)步伐,将美国国债评级从AAA降至Aa1,理由是:
美国国债已达36万亿美元,居高不下;
国会预算僵局,未来10年预计再增3.3万亿美元债务。
对此,贝森特回应CNN:“我不太看重穆迪的降级。”
但市场担忧仍在:信用降级可能让投资者觉得借钱给美国政府风险更大,从而推高美国国债收益率(特别是10年期美债)。后者直接影响美国房贷利率及全球金融合约定价。
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5月18日接受CNN《与杰克·塔珀的国家状态》(State of the Union with Jake Tapper)采访时表示,如果各国未能在90天暂停期内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关税率将会恢复到“对等关税”水平。
“特朗普总统已明确通知他们,如果不诚意谈判,关税就会回升至4月2日的水平。” 贝森特说。4月2日是特朗普宣布“解放日”(Liberation Day),对多国启动“对等关税”的一天,之后他又给出90天宽限期,将关税基率降至10%。
贝森特透露,美国正重点与18个重要贸易伙伴磋商协议,但并未明确关税何时恢复。他表示,除了个别大国谈判外,美国可能会采取区域性关税方案,例如:
“对中美洲设定一个税率,对非洲某区域设定另一个税率……小国谈判我们直接敲定数字。”
特朗普:时间所剩无几,未来2-3周将通知各国税率
特朗普周五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的企业圆桌会议上称,150个国家排队求谈,但不可能全部见面:
“两三周内,我想贝森特和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会发出通知,告诉他们未来在美国做生意要付多少钱。我们会很公平,但该涨的还是会涨。”
这番表态令市场神经再度紧绷,不过就在上周五,因中美贸易战暂时缓和(美方将对华关税从145%降至30%,中方从125%降至10%),标普500指数连续5天上涨,周涨幅达5.3%。
“战略性不确定”:贝森特回应关税“鞭打效应”
面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反复无常与不确定性,贝森特辩称这是美国政府的“战略性不确定”(strategic uncertainty):
“如果我们给对方太多确定性,他们就会在谈判中占我们便宜。我有信心,最终零售商、美国民众和工人都会受益。”
他被问及依赖中国进口商品的小企业怎么办,贝森特称:
“美国仍会与中国交易这些产品,但关税水平会更低。”
但现实是,不少美国小企业已因关税飙升而成本激增、增长计划被打乱。大型零售商如沃尔玛(Walmart)近日警告要涨价,特朗普周六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直言:“让沃尔玛吃掉关税!”(即自己吸收,不要转嫁消费者)。
贝森特回应称,他已与沃尔玛CEO通话:
“他们会消化一部分关税,一部分可能会转给消费者。”
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贝森特:不看重此事
周五,穆迪评级公司(Moody's)追随惠誉(Fitch)、标普(S&P)步伐,将美国国债评级从AAA降至Aa1,理由是:
美国国债已达36万亿美元,居高不下;
国会预算僵局,未来10年预计再增3.3万亿美元债务。
对此,贝森特回应CNN:“我不太看重穆迪的降级。”
但市场担忧仍在:信用降级可能让投资者觉得借钱给美国政府风险更大,从而推高美国国债收益率(特别是10年期美债)。后者直接影响美国房贷利率及全球金融合约定价。
#2 Re: 基佬财长又出来砸盘了?
玩呗,谁怕谁
Hard times create strong men. Strong men create good times. Good times create weak men. And, weak men create hard times.
#4 Re: 基佬财长又出来砸盘了?
还有一篇新闻,说是各国看到强硬可以换巨巨妥协
各国何不都强硬一把?
中美贸易休战令各国重新考虑对特朗普政府采取更强硬立场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达成关税休战协议,让一些国家意识到,在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谈判中,强硬姿态或许更为有效。
一周前达成的中美关税休战协议,为华盛顿与北京之间漫长而艰难的谈判定下了基调。尽管协议将部分中国商品的关税从原定的145%降至30%,但加上之前的关税,中国输美商品的平均关税仍接近50%。
特朗普政府愿意在关税问题上向中国妥协,令从首尔到布鲁塞尔的许多政府感到意外。这些国家原本一直遵从美国的要求,进行谈判而非报复性加征关税。中国强硬的谈判策略换来了有利(尽管是暂时的)协议,这让原本采取更为外交手段和快速推进谈判的国家开始质疑,这种方式是否正确。
“这改变了谈判的动态”,曾任美国贸易谈判代表、现新加坡ISEAS Yusof Ishak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斯蒂芬·奥尔森(Stephen Olson)表示,“许多国家会观察日内瓦谈判的结果,并得出结论:特朗普已经意识到他把牌打得太过了。”
根据协议,除非各国在90天暂停期(7月到期)前签署协议或获得延期,否则美国将恢复对它们的更高关税。尽管官员们不愿公开表态要采取更强硬的立场,但有迹象表明,尤其是大国正在意识到,它们手中握有比想象中更多的筹码,可以放缓谈判节奏。
特朗普上周表示,约150个国家排队等待谈判,时间根本不够。因此,美国可能会在未来2至3周内单方面对这些国家实施更高的关税率。
各国重新评估策略
日本:日方贸易官员本月将访美,原本计划6月与美国达成协议,但近期当地媒体报道称,协议更可能推迟到7月,赶在参议院选举前。日本决策者或许认为,慢慢来比快速妥协更有利。
“所有排队国家都在想,‘我为什么要排队?'”,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评论道:“中国跳过队列,还没给美国带来明确好处,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双重打击。”
欧盟:布鲁塞尔官员认为,中美关税协议让高关税继续存在,美国的谈判成果十分有限。欧盟经济委员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称,“贸易格局正变得更加碎片化,目前达成的协议并未完全解决问题。”
拉美国家:巴西总统卢拉访华时签署30多项协议,强调加强与中国的关系不会招致美国的负面反应。哥伦比亚总统也在北京加入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尽管其外交部长强调美国仍是主要盟友。
中美协议带来的启示
特朗普政府并非铁板一块,也会受国内经济压力影响。野村证券全球市场研究主管罗伯特·苏巴拉曼(Robert Subbaraman)表示:“美国的经济痛苦更直接、更广泛,这份协议可以被视为特朗普政府承认了这一点。”
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学中国强硬。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前世界银行中国区主任伯特·霍夫曼(Bert Hofman)提醒:“对多数国家来说,对美强硬风险太大。” 例如,加拿大虽声称保留25%的报复性关税,但据牛津经济研究院分析,加国已实际暂停了几乎所有对美商品的关税。
小国缺乏筹码:越南经济三分之一依赖对美贸易,没有太多谈判余地。本月越方虽口头强硬抨击特朗普关税**“不合理”**,但实质动作有限。
可能的反击方向:服务贸易
澳大利亚穆迪分析公司亚太经济主管卡特里娜·埃尔(Katrina Ell)指出,大国若想强硬反击,可在服务贸易领域施压。数据表明,欧盟、新加坡、韩国、日本对美服务贸易逆差最大,是潜在的谈判筹码。
“中国对美国有太大杠杆,但其他经济体没有这种优势”,埃尔表示,“关键在于谁掌握了谈判筹码。”
总结:
中美关税休战显示强硬策略或许比快速妥协更有效,各国开始重新评估对美谈判策略。
日本、欧盟、拉美国家纷纷放缓步伐,不再急于达成协议。
小国(如越南)因缺乏经济杠杆,难以学中国“硬刚”。
大国或可尝试在服务贸易领域施压,以换取更有利的关税安排。
特朗普政府的国内经济压力已显现,美国不再是完全的“关税强硬派”。
最终,贸易战的天平正从“谁更依赖贸易”转向“谁更有谈判筹码”。中国暂时成为“强硬路线”的受益者,而其他国家是否跟进,还需观察后续谈判动态。
各国何不都强硬一把?
中美贸易休战令各国重新考虑对特朗普政府采取更强硬立场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达成关税休战协议,让一些国家意识到,在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谈判中,强硬姿态或许更为有效。
一周前达成的中美关税休战协议,为华盛顿与北京之间漫长而艰难的谈判定下了基调。尽管协议将部分中国商品的关税从原定的145%降至30%,但加上之前的关税,中国输美商品的平均关税仍接近50%。
特朗普政府愿意在关税问题上向中国妥协,令从首尔到布鲁塞尔的许多政府感到意外。这些国家原本一直遵从美国的要求,进行谈判而非报复性加征关税。中国强硬的谈判策略换来了有利(尽管是暂时的)协议,这让原本采取更为外交手段和快速推进谈判的国家开始质疑,这种方式是否正确。
“这改变了谈判的动态”,曾任美国贸易谈判代表、现新加坡ISEAS Yusof Ishak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斯蒂芬·奥尔森(Stephen Olson)表示,“许多国家会观察日内瓦谈判的结果,并得出结论:特朗普已经意识到他把牌打得太过了。”
根据协议,除非各国在90天暂停期(7月到期)前签署协议或获得延期,否则美国将恢复对它们的更高关税。尽管官员们不愿公开表态要采取更强硬的立场,但有迹象表明,尤其是大国正在意识到,它们手中握有比想象中更多的筹码,可以放缓谈判节奏。
特朗普上周表示,约150个国家排队等待谈判,时间根本不够。因此,美国可能会在未来2至3周内单方面对这些国家实施更高的关税率。
各国重新评估策略
日本:日方贸易官员本月将访美,原本计划6月与美国达成协议,但近期当地媒体报道称,协议更可能推迟到7月,赶在参议院选举前。日本决策者或许认为,慢慢来比快速妥协更有利。
“所有排队国家都在想,‘我为什么要排队?'”,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评论道:“中国跳过队列,还没给美国带来明确好处,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双重打击。”
欧盟:布鲁塞尔官员认为,中美关税协议让高关税继续存在,美国的谈判成果十分有限。欧盟经济委员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称,“贸易格局正变得更加碎片化,目前达成的协议并未完全解决问题。”
拉美国家:巴西总统卢拉访华时签署30多项协议,强调加强与中国的关系不会招致美国的负面反应。哥伦比亚总统也在北京加入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尽管其外交部长强调美国仍是主要盟友。
中美协议带来的启示
特朗普政府并非铁板一块,也会受国内经济压力影响。野村证券全球市场研究主管罗伯特·苏巴拉曼(Robert Subbaraman)表示:“美国的经济痛苦更直接、更广泛,这份协议可以被视为特朗普政府承认了这一点。”
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学中国强硬。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前世界银行中国区主任伯特·霍夫曼(Bert Hofman)提醒:“对多数国家来说,对美强硬风险太大。” 例如,加拿大虽声称保留25%的报复性关税,但据牛津经济研究院分析,加国已实际暂停了几乎所有对美商品的关税。
小国缺乏筹码:越南经济三分之一依赖对美贸易,没有太多谈判余地。本月越方虽口头强硬抨击特朗普关税**“不合理”**,但实质动作有限。
可能的反击方向:服务贸易
澳大利亚穆迪分析公司亚太经济主管卡特里娜·埃尔(Katrina Ell)指出,大国若想强硬反击,可在服务贸易领域施压。数据表明,欧盟、新加坡、韩国、日本对美服务贸易逆差最大,是潜在的谈判筹码。
“中国对美国有太大杠杆,但其他经济体没有这种优势”,埃尔表示,“关键在于谁掌握了谈判筹码。”
总结:
中美关税休战显示强硬策略或许比快速妥协更有效,各国开始重新评估对美谈判策略。
日本、欧盟、拉美国家纷纷放缓步伐,不再急于达成协议。
小国(如越南)因缺乏经济杠杆,难以学中国“硬刚”。
大国或可尝试在服务贸易领域施压,以换取更有利的关税安排。
特朗普政府的国内经济压力已显现,美国不再是完全的“关税强硬派”。
最终,贸易战的天平正从“谁更依赖贸易”转向“谁更有谈判筹码”。中国暂时成为“强硬路线”的受益者,而其他国家是否跟进,还需观察后续谈判动态。
#6 Re: 基佬财长又出来砸盘了?
其实这些小国可以加入BRiC贸易圈,从中国出货。
There are two ways to conquer and enslave a country. One is by the sword. The other is by debt. - John Adams
#8 Re: 基佬财长又出来砸盘了?
都是 拜振华 的错

fyou 写了: 2025年 5月 18日 15:15 美国财长贝森特警告:若各国不尽快与美达成贸易协议,关税将恢复“对等”水平
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5月18日接受CNN《与杰克·塔珀的国家状态》(State of the Union with Jake Tapper)采访时表示,如果各国未能在90天暂停期内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关税率将会恢复到“对等关税”水平。
“特朗普总统已明确通知他们,如果不诚意谈判,关税就会回升至4月2日的水平。” 贝森特说。4月2日是特朗普宣布“解放日”(Liberation Day),对多国启动“对等关税”的一天,之后他又给出90天宽限期,将关税基率降至10%。
贝森特透露,美国正重点与18个重要贸易伙伴磋商协议,但并未明确关税何时恢复。他表示,除了个别大国谈判外,美国可能会采取区域性关税方案,例如:
“对中美洲设定一个税率,对非洲某区域设定另一个税率……小国谈判我们直接敲定数字。”
特朗普:时间所剩无几,未来2-3周将通知各国税率
特朗普周五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的企业圆桌会议上称,150个国家排队求谈,但不可能全部见面:
“两三周内,我想贝森特和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会发出通知,告诉他们未来在美国做生意要付多少钱。我们会很公平,但该涨的还是会涨。”
这番表态令市场神经再度紧绷,不过就在上周五,因中美贸易战暂时缓和(美方将对华关税从145%降至30%,中方从125%降至10%),标普500指数连续5天上涨,周涨幅达5.3%。
“战略性不确定”:贝森特回应关税“鞭打效应”
面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反复无常与不确定性,贝森特辩称这是美国政府的“战略性不确定”(strategic uncertainty):
“如果我们给对方太多确定性,他们就会在谈判中占我们便宜。我有信心,最终零售商、美国民众和工人都会受益。”
他被问及依赖中国进口商品的小企业怎么办,贝森特称:
“美国仍会与中国交易这些产品,但关税水平会更低。”
但现实是,不少美国小企业已因关税飙升而成本激增、增长计划被打乱。大型零售商如沃尔玛(Walmart)近日警告要涨价,特朗普周六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直言:“让沃尔玛吃掉关税!”(即自己吸收,不要转嫁消费者)。
贝森特回应称,他已与沃尔玛CEO通话:
“他们会消化一部分关税,一部分可能会转给消费者。”
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贝森特:不看重此事
周五,穆迪评级公司(Moody's)追随惠誉(Fitch)、标普(S&P)步伐,将美国国债评级从AAA降至Aa1,理由是:
美国国债已达36万亿美元,居高不下;
国会预算僵局,未来10年预计再增3.3万亿美元债务。
对此,贝森特回应CNN:“我不太看重穆迪的降级。”
但市场担忧仍在:信用降级可能让投资者觉得借钱给美国政府风险更大,从而推高美国国债收益率(特别是10年期美债)。后者直接影响美国房贷利率及全球金融合约定价。

#11 Re: 基佬财长又出来砸盘了?
这个说法,更靠谱一些。激怒了巨巨。fyou 写了: 2025年 5月 18日 15:23 还有一篇新闻,说是各国看到强硬可以换巨巨妥协
各国何不都强硬一把?
中美贸易休战令各国重新考虑对特朗普政府采取更强硬立场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达成关税休战协议,让一些国家意识到,在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谈判中,强硬姿态或许更为有效。
一周前达成的中美关税休战协议,为华盛顿与北京之间漫长而艰难的谈判定下了基调。尽管协议将部分中国商品的关税从原定的145%降至30%,但加上之前的关税,中国输美商品的平均关税仍接近50%。
特朗普政府愿意在关税问题上向中国妥协,令从首尔到布鲁塞尔的许多政府感到意外。这些国家原本一直遵从美国的要求,进行谈判而非报复性加征关税。中国强硬的谈判策略换来了有利(尽管是暂时的)协议,这让原本采取更为外交手段和快速推进谈判的国家开始质疑,这种方式是否正确。
“这改变了谈判的动态”,曾任美国贸易谈判代表、现新加坡ISEAS Yusof Ishak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斯蒂芬·奥尔森(Stephen Olson)表示,“许多国家会观察日内瓦谈判的结果,并得出结论:特朗普已经意识到他把牌打得太过了。”
根据协议,除非各国在90天暂停期(7月到期)前签署协议或获得延期,否则美国将恢复对它们的更高关税。尽管官员们不愿公开表态要采取更强硬的立场,但有迹象表明,尤其是大国正在意识到,它们手中握有比想象中更多的筹码,可以放缓谈判节奏。
特朗普上周表示,约150个国家排队等待谈判,时间根本不够。因此,美国可能会在未来2至3周内单方面对这些国家实施更高的关税率。
各国重新评估策略
日本:日方贸易官员本月将访美,原本计划6月与美国达成协议,但近期当地媒体报道称,协议更可能推迟到7月,赶在参议院选举前。日本决策者或许认为,慢慢来比快速妥协更有利。
“所有排队国家都在想,‘我为什么要排队?'”,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评论道:“中国跳过队列,还没给美国带来明确好处,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双重打击。”
欧盟:布鲁塞尔官员认为,中美关税协议让高关税继续存在,美国的谈判成果十分有限。欧盟经济委员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称,“贸易格局正变得更加碎片化,目前达成的协议并未完全解决问题。”
拉美国家:巴西总统卢拉访华时签署30多项协议,强调加强与中国的关系不会招致美国的负面反应。哥伦比亚总统也在北京加入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尽管其外交部长强调美国仍是主要盟友。
中美协议带来的启示
特朗普政府并非铁板一块,也会受国内经济压力影响。野村证券全球市场研究主管罗伯特·苏巴拉曼(Robert Subbaraman)表示:“美国的经济痛苦更直接、更广泛,这份协议可以被视为特朗普政府承认了这一点。”
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学中国强硬。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前世界银行中国区主任伯特·霍夫曼(Bert Hofman)提醒:“对多数国家来说,对美强硬风险太大。” 例如,加拿大虽声称保留25%的报复性关税,但据牛津经济研究院分析,加国已实际暂停了几乎所有对美商品的关税。
小国缺乏筹码:越南经济三分之一依赖对美贸易,没有太多谈判余地。本月越方虽口头强硬抨击特朗普关税**“不合理”**,但实质动作有限。
可能的反击方向:服务贸易
澳大利亚穆迪分析公司亚太经济主管卡特里娜·埃尔(Katrina Ell)指出,大国若想强硬反击,可在服务贸易领域施压。数据表明,欧盟、新加坡、韩国、日本对美服务贸易逆差最大,是潜在的谈判筹码。
“中国对美国有太大杠杆,但其他经济体没有这种优势”,埃尔表示,“关键在于谁掌握了谈判筹码。”
总结:
中美关税休战显示强硬策略或许比快速妥协更有效,各国开始重新评估对美谈判策略。
日本、欧盟、拉美国家纷纷放缓步伐,不再急于达成协议。
小国(如越南)因缺乏经济杠杆,难以学中国“硬刚”。
大国或可尝试在服务贸易领域施压,以换取更有利的关税安排。
特朗普政府的国内经济压力已显现,美国不再是完全的“关税强硬派”。
最终,贸易战的天平正从“谁更依赖贸易”转向“谁更有谈判筹码”。中国暂时成为“强硬路线”的受益者,而其他国家是否跟进,还需观察后续谈判动态。
#12 Re: 基佬财长又出来砸盘了?
其实贸易圈也不是越多国家越好,有些小国家拉进来,不一定是好事,毕竟现在欧美市场还算是比较优质的市场。对于其他小国,有东西可以恭喜的,比如有矿产资源,有好的劳动力资源,或者地理位置有战略意义,可以拉进来,啥都没有的穷屌丝国家拉进来只会是累赘,卖他东西等于送他东西给他扶贫。
所以我鄙视土工的一些金钱外交,比如金钱外交拉台湾的所谓邦交国,邦交国不是越多越好,那种白眼狼国家,用钱收买的邦交国,不要也罢,这些都是要钱的主,台湾给不了才找土工要钱。
上次由 QQ12358 在 2025年 5月 19日 15:02 修改。
#16 Re: 基佬财长又出来砸盘了?
未来10年只增加3.3万亿债务?做梦吧,一年3.3万亿还差不多fyou 写了: 2025年 5月 18日 15:15 美国财长贝森特警告:若各国不尽快与美达成贸易协议,关税将恢复“对等”水平
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5月18日接受CNN《与杰克·塔珀的国家状态》(State of the Union with Jake Tapper)采访时表示,如果各国未能在90天暂停期内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关税率将会恢复到“对等关税”水平。
“特朗普总统已明确通知他们,如果不诚意谈判,关税就会回升至4月2日的水平。” 贝森特说。4月2日是特朗普宣布“解放日”(Liberation Day),对多国启动“对等关税”的一天,之后他又给出90天宽限期,将关税基率降至10%。
贝森特透露,美国正重点与18个重要贸易伙伴磋商协议,但并未明确关税何时恢复。他表示,除了个别大国谈判外,美国可能会采取区域性关税方案,例如:
“对中美洲设定一个税率,对非洲某区域设定另一个税率……小国谈判我们直接敲定数字。”
特朗普:时间所剩无几,未来2-3周将通知各国税率
特朗普周五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的企业圆桌会议上称,150个国家排队求谈,但不可能全部见面:
“两三周内,我想贝森特和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会发出通知,告诉他们未来在美国做生意要付多少钱。我们会很公平,但该涨的还是会涨。”
这番表态令市场神经再度紧绷,不过就在上周五,因中美贸易战暂时缓和(美方将对华关税从145%降至30%,中方从125%降至10%),标普500指数连续5天上涨,周涨幅达5.3%。
“战略性不确定”:贝森特回应关税“鞭打效应”
面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反复无常与不确定性,贝森特辩称这是美国政府的“战略性不确定”(strategic uncertainty):
“如果我们给对方太多确定性,他们就会在谈判中占我们便宜。我有信心,最终零售商、美国民众和工人都会受益。”
他被问及依赖中国进口商品的小企业怎么办,贝森特称:
“美国仍会与中国交易这些产品,但关税水平会更低。”
但现实是,不少美国小企业已因关税飙升而成本激增、增长计划被打乱。大型零售商如沃尔玛(Walmart)近日警告要涨价,特朗普周六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直言:“让沃尔玛吃掉关税!”(即自己吸收,不要转嫁消费者)。
贝森特回应称,他已与沃尔玛CEO通话:
“他们会消化一部分关税,一部分可能会转给消费者。”
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贝森特:不看重此事
周五,穆迪评级公司(Moody's)追随惠誉(Fitch)、标普(S&P)步伐,将美国国债评级从AAA降至Aa1,理由是:
美国国债已达36万亿美元,居高不下;
国会预算僵局,未来10年预计再增3.3万亿美元债务。
对此,贝森特回应CNN:“我不太看重穆迪的降级。”
但市场担忧仍在:信用降级可能让投资者觉得借钱给美国政府风险更大,从而推高美国国债收益率(特别是10年期美债)。后者直接影响美国房贷利率及全球金融合约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