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僧木鱼
版主: kazaawang, wh
#1 贫僧木鱼
我的法名叫木鱼,本名叫剃刀。
我爹是个剃头匠,剃得一手好头,尤其是鬓角,修得贴贴的。可这年头,世道不好,剃头这营生也不顶用。家里揭不开锅,我娘便说:
“送去庙里吧,吃得上饭。”
就这么着,我从剃刀变成了木鱼,住进了南山脚下的普济庙。
普济庙不大,有三个和尚,一个老方丈,法号释疑, 一个瘦得像鹤骨似的火工头陀,名叫苦海, 还有一个新来的——我。那年我才十五,耳朵还没完全褪红,剃了光头,看着倒也周正。
释疑法师和和气气的,文文静静;苦海头陀干干瘦瘦,粗中有细,平日里烧火、挑水、喂狗,沉默寡言。
庙不大,但清静。
庙后有个菜园,种着青菜、南瓜,还有一架歪歪斜斜的豆角。再过去几步,是条沟,沟那头,有个小山头。
山头那边有个尼姑庵,叫尽藏庵。 里面 住着三个尼姑,最大的是住持,法号无尘,年纪五十多了,脸上常带笑,说话轻轻的。还有两个年轻尼姑,一个叫仙蒂,一个叫妙玉。仙蒂不是出家名,是她出家前的名字,据说是洋派,其实是她娘年轻时爱看《红楼梦》改的戏。
我常去庵边挑水、打柴。第一次见仙蒂,是在庵后的井边。我扛着扁担,她提着桶,一抬头,我们都笑了。
“你是新来的和尚?”她问。
“嗯,我叫木鱼。”
“木鱼?”仙蒂笑,“庙里给你取的?”
“不,我爹原来叫我剃刀,说是快。庙里觉得不好听,就改了。”
她没再说话,只是笑着看我,那眼睛弯得像庵里窗前的香樟叶。
妙玉比她小两岁,话不多。她喜欢在窗前缝香袋,手很巧,针脚细得像雨丝。我有时候打水回来,会在门口看到她坐在蒲团上,一针一线地绣一朵莲花。我不敢打扰,只是悄悄走过去,她便抬头看我一眼,脸上露出一丝桃红,眼神像水面泛起的一点涟漪。
庵里的无尘师太很喜欢我,说我“有慧根”,其实是喜欢我嘴甜,见了面总叫“师太您吃了吗?您今天气色真好”。
她常留我吃饭,说是讲讲《楞严经》,其实饭后泡一盏碧螺春,和我说些不着边际的闲话:哪家生了孩子了,哪家的鸡又不下蛋了。
说着说着,天就黑了,便叫我别走,睡在东厢的柴房里。
“怕你晚上回庙跌了脚,庙里那几块石板滑得很。”她笑道。
有时候半夜醒来,发觉我躺在她怀里。她说,鱼儿啊,多想你是我的儿啊。
于是我就去叼她的奶头,假装吃奶。
时间一长,我和两个小尼姑也熟了。
仙蒂活泼,常拿我打趣,说我剃了头却有心事;妙玉不说话,只偶尔把一只香袋悄悄塞进我袍袖,偷偷捏的手,掐我的掌心。
我不傻。
我知道庙里清规戒律多,但我心里像那豆角架一样,缠缠绕绕,不知哪条藤是哪条线。我也做梦,梦见仙蒂在河边洗衣服,妙玉坐在柳下吹笛子,而我在岸上看。
然后我就大着胆子过去摸摸仙蒂崛起的屁股,亲亲妙玉的樱桃小嘴,她俩就冲我笑。
醒来后满头是汗,法号叫木鱼,心里却不清净。
有一日,无尘对我说:“你若不是佛门之人,也是一方好儿郎。”
我不晓得她什么意思,就腼腆地笑。
她也笑,眼神很是温柔,也很慈爱。
那年冬天格外暖,庵里的豆角竟结到了腊月。我还没还俗,也没圆寂,只是有一天,不见了。
有人说我回了家,跟父亲一起剃头;
有人说我去了镇上卖香袋。
其实不是。
庙了出了问题,庵里也出了问题。
法师释疑和无尘住持不辞而别,一夜之间消失了。苦海告诉我说他们下山私奔了,投了世俗。
苦海说这话时候,满眼血丝,和狰狞的双目。
后来苦海只带了个破布包、一根禅杖,就悄悄下了山。他坦诚说暗恋无尘多年了。不是凡俗的情,而是一种藏在柴米间、在她偶尔来庙上时的一瞥之间、他心底发酵的牵念。他说他不责怪她俩,只想找到他们,想问问他俩能不能三人行。
不知道他们三人后来的结局。我至今还记得那个冬天,庙门外雪地上,一行深深浅浅的足印,一直通向远方。
我在山那头,又建了个小庵,种菜、烧香,庵里还有仙蒂和妙玉,一个笑如春风,一个静如秋水。
我们起得早,睡得迟,日子淡淡的,像碧螺春,回味却很长。
妙玉手巧,喜欢绣花,却不爱佛经。她绣的是荷花、鸳鸯、胭脂猫,偶尔也绣几句《红楼梦》里的诗。仙蒂却不同,出身徽州,是个读过两年书的。她素口素心,却爱听戏,最喜《牡丹亭》。她说:“世上要真有杜丽娘,我就是她。”
我夹在她们之间,一边是妙玉的温婉针脚,一边是仙蒂的泼辣情话。
后来我们搬到了更远的双休庙,地方宽敞了许多。
庙门进去是天王殿,韦陀的木雕还挂着几根蛛丝,香火不旺,但我们三个心不冷。后殿是我们的安身之所,竹床一人一张,蚊帐是旧的,洗净了晾在廊下,风吹起来就像寺外稻田里的白旗子,一晃一晃的,像在给我们点头。
我煮饭,她们吃,很是喜欢我的厨艺。我爱用瓦罐煮豆腐、山药和野菜,妙玉则会擀面,筋道得很。仙蒂不爱下厨,但她能把庙后的荒地种成一小片园子,香菜薄荷茁壮得很。她插了几根竹竿在地里,挂了风铃。每到黄昏,风一吹,铃响,三人醉在风里。
我们念经,也讲梦。妙玉最爱靠在井边,半认真半玩笑地问我:“你说,我若没出家,如今是不是几个孩儿他娘?”仙蒂总是抢话:“要生也是我先!鱼哥和我干得多!”
妙玉就很生气,气鼓鼓地说,“瞎说,鱼哥说我的水多!”
我笑着看她们吵,心里却暖得不像话。
日子像一池春水,看着静,其实心里一直在泛漾。有人说我们这庙不清净,可我们不争。香火是点的,供果是新的,来的人虽疑,却从不空手而归。
当初双休庙里的住持去了远方讲经,临走前看着我们三人,使劲拍拍我的肩膀,砸吧着嘴说:“你叫木鱼,该渡人的,是你。”
我那时不懂,现在也不明白。
有一年冬天雪大得吓人,我们没柴了,三人躺在被窝里面取暖。我在中间,妙玉枕在我的左肩上,我右手搂着仙蒂。那一夜雪落无声,可我听见了佛在梦里念偈。
春天到了,我们在后院种了一棵杏树。妙玉说:“开花那天,我们仨谁也不许走。”仙蒂眯着眼笑:“我若走,就偷走你们的梦。”我摸了摸那空空的木鱼壳,说:“梦里梦外,你们早就在这儿了。”
我们给这小庙起了个名字,叫“未名空间”。说来也奇,那佛像总像多了一只眼,睁一只看世间,闭一只忘烦忧,第三只啊,专门盯着我们仨人,过这场人间烟火里的佛门清梦。
左搂仙蒂右抱妙玉虔心向佛的鱼哥,顺祝诸位将军周末快乐!
我爹是个剃头匠,剃得一手好头,尤其是鬓角,修得贴贴的。可这年头,世道不好,剃头这营生也不顶用。家里揭不开锅,我娘便说:
“送去庙里吧,吃得上饭。”
就这么着,我从剃刀变成了木鱼,住进了南山脚下的普济庙。
普济庙不大,有三个和尚,一个老方丈,法号释疑, 一个瘦得像鹤骨似的火工头陀,名叫苦海, 还有一个新来的——我。那年我才十五,耳朵还没完全褪红,剃了光头,看着倒也周正。
释疑法师和和气气的,文文静静;苦海头陀干干瘦瘦,粗中有细,平日里烧火、挑水、喂狗,沉默寡言。
庙不大,但清静。
庙后有个菜园,种着青菜、南瓜,还有一架歪歪斜斜的豆角。再过去几步,是条沟,沟那头,有个小山头。
山头那边有个尼姑庵,叫尽藏庵。 里面 住着三个尼姑,最大的是住持,法号无尘,年纪五十多了,脸上常带笑,说话轻轻的。还有两个年轻尼姑,一个叫仙蒂,一个叫妙玉。仙蒂不是出家名,是她出家前的名字,据说是洋派,其实是她娘年轻时爱看《红楼梦》改的戏。
我常去庵边挑水、打柴。第一次见仙蒂,是在庵后的井边。我扛着扁担,她提着桶,一抬头,我们都笑了。
“你是新来的和尚?”她问。
“嗯,我叫木鱼。”
“木鱼?”仙蒂笑,“庙里给你取的?”
“不,我爹原来叫我剃刀,说是快。庙里觉得不好听,就改了。”
她没再说话,只是笑着看我,那眼睛弯得像庵里窗前的香樟叶。
妙玉比她小两岁,话不多。她喜欢在窗前缝香袋,手很巧,针脚细得像雨丝。我有时候打水回来,会在门口看到她坐在蒲团上,一针一线地绣一朵莲花。我不敢打扰,只是悄悄走过去,她便抬头看我一眼,脸上露出一丝桃红,眼神像水面泛起的一点涟漪。
庵里的无尘师太很喜欢我,说我“有慧根”,其实是喜欢我嘴甜,见了面总叫“师太您吃了吗?您今天气色真好”。
她常留我吃饭,说是讲讲《楞严经》,其实饭后泡一盏碧螺春,和我说些不着边际的闲话:哪家生了孩子了,哪家的鸡又不下蛋了。
说着说着,天就黑了,便叫我别走,睡在东厢的柴房里。
“怕你晚上回庙跌了脚,庙里那几块石板滑得很。”她笑道。
有时候半夜醒来,发觉我躺在她怀里。她说,鱼儿啊,多想你是我的儿啊。
于是我就去叼她的奶头,假装吃奶。
时间一长,我和两个小尼姑也熟了。
仙蒂活泼,常拿我打趣,说我剃了头却有心事;妙玉不说话,只偶尔把一只香袋悄悄塞进我袍袖,偷偷捏的手,掐我的掌心。
我不傻。
我知道庙里清规戒律多,但我心里像那豆角架一样,缠缠绕绕,不知哪条藤是哪条线。我也做梦,梦见仙蒂在河边洗衣服,妙玉坐在柳下吹笛子,而我在岸上看。
然后我就大着胆子过去摸摸仙蒂崛起的屁股,亲亲妙玉的樱桃小嘴,她俩就冲我笑。
醒来后满头是汗,法号叫木鱼,心里却不清净。
有一日,无尘对我说:“你若不是佛门之人,也是一方好儿郎。”
我不晓得她什么意思,就腼腆地笑。
她也笑,眼神很是温柔,也很慈爱。
那年冬天格外暖,庵里的豆角竟结到了腊月。我还没还俗,也没圆寂,只是有一天,不见了。
有人说我回了家,跟父亲一起剃头;
有人说我去了镇上卖香袋。
其实不是。
庙了出了问题,庵里也出了问题。
法师释疑和无尘住持不辞而别,一夜之间消失了。苦海告诉我说他们下山私奔了,投了世俗。
苦海说这话时候,满眼血丝,和狰狞的双目。
后来苦海只带了个破布包、一根禅杖,就悄悄下了山。他坦诚说暗恋无尘多年了。不是凡俗的情,而是一种藏在柴米间、在她偶尔来庙上时的一瞥之间、他心底发酵的牵念。他说他不责怪她俩,只想找到他们,想问问他俩能不能三人行。
不知道他们三人后来的结局。我至今还记得那个冬天,庙门外雪地上,一行深深浅浅的足印,一直通向远方。
我在山那头,又建了个小庵,种菜、烧香,庵里还有仙蒂和妙玉,一个笑如春风,一个静如秋水。
我们起得早,睡得迟,日子淡淡的,像碧螺春,回味却很长。
妙玉手巧,喜欢绣花,却不爱佛经。她绣的是荷花、鸳鸯、胭脂猫,偶尔也绣几句《红楼梦》里的诗。仙蒂却不同,出身徽州,是个读过两年书的。她素口素心,却爱听戏,最喜《牡丹亭》。她说:“世上要真有杜丽娘,我就是她。”
我夹在她们之间,一边是妙玉的温婉针脚,一边是仙蒂的泼辣情话。
后来我们搬到了更远的双休庙,地方宽敞了许多。
庙门进去是天王殿,韦陀的木雕还挂着几根蛛丝,香火不旺,但我们三个心不冷。后殿是我们的安身之所,竹床一人一张,蚊帐是旧的,洗净了晾在廊下,风吹起来就像寺外稻田里的白旗子,一晃一晃的,像在给我们点头。
我煮饭,她们吃,很是喜欢我的厨艺。我爱用瓦罐煮豆腐、山药和野菜,妙玉则会擀面,筋道得很。仙蒂不爱下厨,但她能把庙后的荒地种成一小片园子,香菜薄荷茁壮得很。她插了几根竹竿在地里,挂了风铃。每到黄昏,风一吹,铃响,三人醉在风里。
我们念经,也讲梦。妙玉最爱靠在井边,半认真半玩笑地问我:“你说,我若没出家,如今是不是几个孩儿他娘?”仙蒂总是抢话:“要生也是我先!鱼哥和我干得多!”
妙玉就很生气,气鼓鼓地说,“瞎说,鱼哥说我的水多!”
我笑着看她们吵,心里却暖得不像话。
日子像一池春水,看着静,其实心里一直在泛漾。有人说我们这庙不清净,可我们不争。香火是点的,供果是新的,来的人虽疑,却从不空手而归。
当初双休庙里的住持去了远方讲经,临走前看着我们三人,使劲拍拍我的肩膀,砸吧着嘴说:“你叫木鱼,该渡人的,是你。”
我那时不懂,现在也不明白。
有一年冬天雪大得吓人,我们没柴了,三人躺在被窝里面取暖。我在中间,妙玉枕在我的左肩上,我右手搂着仙蒂。那一夜雪落无声,可我听见了佛在梦里念偈。
春天到了,我们在后院种了一棵杏树。妙玉说:“开花那天,我们仨谁也不许走。”仙蒂眯着眼笑:“我若走,就偷走你们的梦。”我摸了摸那空空的木鱼壳,说:“梦里梦外,你们早就在这儿了。”
我们给这小庙起了个名字,叫“未名空间”。说来也奇,那佛像总像多了一只眼,睁一只看世间,闭一只忘烦忧,第三只啊,专门盯着我们仨人,过这场人间烟火里的佛门清梦。
左搂仙蒂右抱妙玉虔心向佛的鱼哥,顺祝诸位将军周末快乐!
+10.00 积分 [版主 wh 发放的奖励]
x6

标签/Tags:
#2 Re: 贫僧木鱼
哈哈哈哈,看到未名空间笑坏了aixiaoxiaoyu 写了: 2025年 8月 1日 11:47 我的法名叫木鱼,本名叫剃刀。
我爹是个剃头匠,剃得一手好头,尤其是鬓角,修得贴贴的。可这年头,世道不好,剃头这营生也不顶用。家里揭不开锅,我娘便说:
“送去庙里吧,吃得上饭。”
就这么着,我从剃刀变成了木鱼,住进了南山脚下的普济庙。
普济庙不大,有三个和尚,一个老方丈,法号释疑, 一个瘦得像鹤骨似的火工头陀,名叫苦海, 还有一个新来的——我。那年我才十五,耳朵还没完全褪红,剃了光头,看着倒也周正。
释疑法师和和气气的,文文静静;苦海头陀干干瘦瘦,粗中有细,平日里烧火、挑水、喂狗,沉默寡言。
庙不大,但清静。
庙后有个菜园,种着青菜、南瓜,还有一架歪歪斜斜的豆角。再过去几步,是条沟,沟那头,有个小山头。
山头那边有个尼姑庵,叫尽藏庵。 里面 住着三个尼姑,最大的是住持,法号无尘,年纪五十多了,脸上常带笑,说话轻轻的。还有两个年轻尼姑,一个叫仙蒂,一个叫妙玉。仙蒂不是出家名,是她出家前的名字,据说是洋派,其实是她娘年轻时爱看《红楼梦》改的戏。
我常去庵边挑水、打柴。第一次见仙蒂,是在庵后的井边。我扛着扁担,她提着桶,一抬头,我们都笑了。
“你是新来的和尚?”她问。
“嗯,我叫木鱼。”
“木鱼?”仙蒂笑,“庙里给你取的?”
“不,我爹原来叫我剃刀,说是快。庙里觉得不好听,就改了。”
她没再说话,只是笑着看我,那眼睛弯得像庵里窗前的香樟叶。
妙玉比她小两岁,话不多。她喜欢在窗前缝香袋,手很巧,针脚细得像雨丝。我有时候打水回来,会在门口看到她坐在蒲团上,一针一线地绣一朵莲花。我不敢打扰,只是悄悄走过去,她便抬头看我一眼,脸上露出一丝桃红,眼神像水面泛起的一点涟漪。
庵里的无尘师太很喜欢我,说我“有慧根”,其实是喜欢我嘴甜,见了面总叫“师太您吃了吗?您今天气色真好”。
她常留我吃饭,说是讲讲《楞严经》,其实饭后泡一盏碧螺春,和我说些不着边际的闲话:哪家生了孩子了,哪家的鸡又不下蛋了。
说着说着,天就黑了,便叫我别走,睡在东厢的柴房里。
“怕你晚上回庙跌了脚,庙里那几块石板滑得很。”她笑道。
有时候半夜醒来,发觉我躺在她怀里。她说,鱼儿啊,多想你是我的儿啊。
于是我就去叼她的奶头,假装吃奶。
时间一长,我和两个小尼姑也熟了。
仙蒂活泼,常拿我打趣,说我剃了头却有心事;妙玉不说话,只偶尔把一只香袋悄悄塞进我袍袖,偷偷捏的手,掐我的掌心。
我不傻。
我知道庙里清规戒律多,但我心里像那豆角架一样,缠缠绕绕,不知哪条藤是哪条线。我也做梦,梦见仙蒂在河边洗衣服,妙玉坐在柳下吹笛子,而我在岸上看。
然后我就大着胆子过去摸摸仙蒂崛起的屁股,亲亲妙玉的樱桃小嘴,她俩就冲我笑。
醒来后满头是汗,法号叫木鱼,心里却不清净。
有一日,无尘对我说:“你若不是佛门之人,也是一方好儿郎。”
我不晓得她什么意思,就腼腆地笑。
她也笑,眼神很是温柔,也很慈爱。
那年冬天格外暖,庵里的豆角竟结到了腊月。我还没还俗,也没圆寂,只是有一天,不见了。
有人说我回了家,跟父亲一起剃头;
有人说我去了镇上卖香袋。
其实不是。
庙了出了问题,庵里也出了问题。
法师释疑和无尘住持不辞而别,一夜之间消失了。苦海告诉我说他们下山私奔了,投了世俗。
苦海说这话时候,满眼血丝,和狰狞的双目。
后来苦海只带了个破布包、一根禅杖,就悄悄下了山。他坦诚说暗恋无尘多年了。不是凡俗的情,而是一种藏在柴米间、在她偶尔来庙上时的一瞥之间、他心底发酵的牵念。他说他不责怪她俩,只想找到他们,想问问他俩能不能三人行。
不知道他们三人后来的结局。我至今还记得那个冬天,庙门外雪地上,一行深深浅浅的足印,一直通向远方。
我在山那头,又建了个小庵,种菜、烧香,庵里还有仙蒂和妙玉,一个笑如春风,一个静如秋水。
我们起得早,睡得迟,日子淡淡的,像碧螺春,回味却很长。
妙玉手巧,喜欢绣花,却不爱佛经。她绣的是荷花、鸳鸯、胭脂猫,偶尔也绣几句《红楼梦》里的诗。仙蒂却不同,出身徽州,是个读过两年书的。她素口素心,却爱听戏,最喜《牡丹亭》。她说:“世上要真有杜丽娘,我就是她。”
我夹在她们之间,一边是妙玉的温婉针脚,一边是仙蒂的泼辣情话。
后来我们搬到了更远的双休庙,地方宽敞了许多。
庙门进去是天王殿,韦陀的木雕还挂着几根蛛丝,香火不旺,但我们三个心不冷。后殿是我们的安身之所,竹床一人一张,蚊帐是旧的,洗净了晾在廊下,风吹起来就像寺外稻田里的白旗子,一晃一晃的,像在给我们点头。
我煮饭,她们吃,很是喜欢我的厨艺。我爱用瓦罐煮豆腐、山药和野菜,妙玉则会擀面,筋道得很。仙蒂不爱下厨,但她能把庙后的荒地种成一小片园子,香菜薄荷茁壮得很。她插了几根竹竿在地里,挂了风铃。每到黄昏,风一吹,铃响,三人醉在风里。
我们念经,也讲梦。妙玉最爱靠在井边,半认真半玩笑地问我:“你说,我若没出家,如今是不是几个孩儿他娘?”仙蒂总是抢话:“要生也是我先!鱼哥和我干得多!”
妙玉就很生气,气鼓鼓地说,“瞎说,鱼哥说我的水多!”
我笑着看她们吵,心里却暖得不像话。
日子像一池春水,看着静,其实心里一直在泛漾。有人说我们这庙不清净,可我们不争。香火是点的,供果是新的,来的人虽疑,却从不空手而归。
当初双休庙里的住持去了远方讲经,临走前看着我们三人,使劲拍拍我的肩膀,砸吧着嘴说:“你叫木鱼,该渡人的,是你。”
我那时不懂,现在也不明白。
有一年冬天雪大得吓人,我们没柴了,三人躺在被窝里面取暖。我在中间,妙玉枕在我的左肩上,我右手搂着仙蒂。那一夜雪落无声,可我听见了佛在梦里念偈。
春天到了,我们在后院种了一棵杏树。妙玉说:“开花那天,我们仨谁也不许走。”仙蒂眯着眼笑:“我若走,就偷走你们的梦。”我摸了摸那空空的木鱼壳,说:“梦里梦外,你们早就在这儿了。”
我们给这小庙起了个名字,叫“未名空间”。说来也奇,那佛像总像多了一只眼,睁一只看世间,闭一只忘烦忧,第三只啊,专门盯着我们仨人,过这场人间烟火里的佛门清梦。
左搂仙蒂右抱妙玉虔心向佛的鱼哥,顺祝诸位将军周末快乐!


这个故事有点像前一阵谁贴过的一个讲山里人的电影,一个妈妈和两个女儿都和一个男人有私情……
写得很美

-
- 论坛元老
2023-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datoumao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3028
- 帖子: 16999
-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22日 01:42
#3 Re: 贫僧木鱼
Cindy吧wh 写了: 2025年 8月 1日 15:08 哈哈哈哈,看到未名空间笑坏了谁是仙蒂,谁是妙玉啊?
红楼梦改的什么戏叫仙蒂?
这个故事有点像前一阵谁贴过的一个讲山里人的电影,一个妈妈和两个女儿都和一个男人有私情……
写得很美![]()
#4 Re: 贫僧木鱼
这我知道,就是红楼梦有什么戏会叫仙蒂?
另外鱼是他自己,所以好奇仙蒂和妙玉是谁

aixiaoxiaoyu还搞了个“恬淡虚无”的标签,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啊

我找到这个一男三女的电影了,叫美姐:
站内帖子:这个电影不错啊
我就记得youhi回过帖,搜电影、youhi就找到了


-
- 论坛元老
2023-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datoumao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3028
- 帖子: 16999
-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22日 01:42
#6 Re: 贫僧木鱼
同不知道wh 写了: 2025年 8月 1日 15:20 这我知道,就是红楼梦有什么戏会叫仙蒂?
另外鱼是他自己,所以好奇仙蒂和妙玉是谁![]()
aixiaoxiaoyu还搞了个“恬淡虚无”的标签,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啊![]()
我找到这个一男三女的电影了,叫美姐:
站内帖子:这个电影不错啊
我就记得youhi回过帖,搜电影、youhi就找到了大哥喜欢色情片
![]()
#13 Re: 贫僧木鱼
我看这个地方才应该改叫双修庙。
aixiaoxiaoyu 写了: 2025年 8月 1日 11:47 我的法名叫木鱼,本名叫剃刀。
我爹是个剃头匠,剃得一手好头,尤其是鬓角,修得贴贴的。可这年头,世道不好,剃头这营生也不顶用。家里揭不开锅,我娘便说:
“送去庙里吧,吃得上饭。”
就这么着,我从剃刀变成了木鱼,住进了南山脚下的普济庙。
普济庙不大,有三个和尚,一个老方丈,法号释疑, 一个瘦得像鹤骨似的火工头陀,名叫苦海, 还有一个新来的——我。那年我才十五,耳朵还没完全褪红,剃了光头,看着倒也周正。
释疑法师和和气气的,文文静静;苦海头陀干干瘦瘦,粗中有细,平日里烧火、挑水、喂狗,沉默寡言。
庙不大,但清静。
庙后有个菜园,种着青菜、南瓜,还有一架歪歪斜斜的豆角。再过去几步,是条沟,沟那头,有个小山头。
山头那边有个尼姑庵,叫尽藏庵。 里面 住着三个尼姑,最大的是住持,法号无尘,年纪五十多了,脸上常带笑,说话轻轻的。还有两个年轻尼姑,一个叫仙蒂,一个叫妙玉。仙蒂不是出家名,是她出家前的名字,据说是洋派,其实是她娘年轻时爱看《红楼梦》改的戏。
我常去庵边挑水、打柴。第一次见仙蒂,是在庵后的井边。我扛着扁担,她提着桶,一抬头,我们都笑了。
“你是新来的和尚?”她问。
“嗯,我叫木鱼。”
“木鱼?”仙蒂笑,“庙里给你取的?”
“不,我爹原来叫我剃刀,说是快。庙里觉得不好听,就改了。”
她没再说话,只是笑着看我,那眼睛弯得像庵里窗前的香樟叶。
妙玉比她小两岁,话不多。她喜欢在窗前缝香袋,手很巧,针脚细得像雨丝。我有时候打水回来,会在门口看到她坐在蒲团上,一针一线地绣一朵莲花。我不敢打扰,只是悄悄走过去,她便抬头看我一眼,脸上露出一丝桃红,眼神像水面泛起的一点涟漪。
庵里的无尘师太很喜欢我,说我“有慧根”,其实是喜欢我嘴甜,见了面总叫“师太您吃了吗?您今天气色真好”。
她常留我吃饭,说是讲讲《楞严经》,其实饭后泡一盏碧螺春,和我说些不着边际的闲话:哪家生了孩子了,哪家的鸡又不下蛋了。
说着说着,天就黑了,便叫我别走,睡在东厢的柴房里。
“怕你晚上回庙跌了脚,庙里那几块石板滑得很。”她笑道。
有时候半夜醒来,发觉我躺在她怀里。她说,鱼儿啊,多想你是我的儿啊。
于是我就去叼她的奶头,假装吃奶。
时间一长,我和两个小尼姑也熟了。
仙蒂活泼,常拿我打趣,说我剃了头却有心事;妙玉不说话,只偶尔把一只香袋悄悄塞进我袍袖,偷偷捏的手,掐我的掌心。
我不傻。
我知道庙里清规戒律多,但我心里像那豆角架一样,缠缠绕绕,不知哪条藤是哪条线。我也做梦,梦见仙蒂在河边洗衣服,妙玉坐在柳下吹笛子,而我在岸上看。
然后我就大着胆子过去摸摸仙蒂崛起的屁股,亲亲妙玉的樱桃小嘴,她俩就冲我笑。
醒来后满头是汗,法号叫木鱼,心里却不清净。
有一日,无尘对我说:“你若不是佛门之人,也是一方好儿郎。”
我不晓得她什么意思,就腼腆地笑。
她也笑,眼神很是温柔,也很慈爱。
那年冬天格外暖,庵里的豆角竟结到了腊月。我还没还俗,也没圆寂,只是有一天,不见了。
有人说我回了家,跟父亲一起剃头;
有人说我去了镇上卖香袋。
其实不是。
庙了出了问题,庵里也出了问题。
法师释疑和无尘住持不辞而别,一夜之间消失了。苦海告诉我说他们下山私奔了,投了世俗。
苦海说这话时候,满眼血丝,和狰狞的双目。
后来苦海只带了个破布包、一根禅杖,就悄悄下了山。他坦诚说暗恋无尘多年了。不是凡俗的情,而是一种藏在柴米间、在她偶尔来庙上时的一瞥之间、他心底发酵的牵念。他说他不责怪她俩,只想找到他们,想问问他俩能不能三人行。
不知道他们三人后来的结局。我至今还记得那个冬天,庙门外雪地上,一行深深浅浅的足印,一直通向远方。
我在山那头,又建了个小庵,种菜、烧香,庵里还有仙蒂和妙玉,一个笑如春风,一个静如秋水。
我们起得早,睡得迟,日子淡淡的,像碧螺春,回味却很长。
妙玉手巧,喜欢绣花,却不爱佛经。她绣的是荷花、鸳鸯、胭脂猫,偶尔也绣几句《红楼梦》里的诗。仙蒂却不同,出身徽州,是个读过两年书的。她素口素心,却爱听戏,最喜《牡丹亭》。她说:“世上要真有杜丽娘,我就是她。”
我夹在她们之间,一边是妙玉的温婉针脚,一边是仙蒂的泼辣情话。
后来我们搬到了更远的双休庙,地方宽敞了许多。
庙门进去是天王殿,韦陀的木雕还挂着几根蛛丝,香火不旺,但我们三个心不冷。后殿是我们的安身之所,竹床一人一张,蚊帐是旧的,洗净了晾在廊下,风吹起来就像寺外稻田里的白旗子,一晃一晃的,像在给我们点头。
我煮饭,她们吃,很是喜欢我的厨艺。我爱用瓦罐煮豆腐、山药和野菜,妙玉则会擀面,筋道得很。仙蒂不爱下厨,但她能把庙后的荒地种成一小片园子,香菜薄荷茁壮得很。她插了几根竹竿在地里,挂了风铃。每到黄昏,风一吹,铃响,三人醉在风里。
我们念经,也讲梦。妙玉最爱靠在井边,半认真半玩笑地问我:“你说,我若没出家,如今是不是几个孩儿他娘?”仙蒂总是抢话:“要生也是我先!鱼哥和我干得多!”
妙玉就很生气,气鼓鼓地说,“瞎说,鱼哥说我的水多!”
我笑着看她们吵,心里却暖得不像话。
日子像一池春水,看着静,其实心里一直在泛漾。有人说我们这庙不清净,可我们不争。香火是点的,供果是新的,来的人虽疑,却从不空手而归。
当初双休庙里的住持去了远方讲经,临走前看着我们三人,使劲拍拍我的肩膀,砸吧着嘴说:“你叫木鱼,该渡人的,是你。”
我那时不懂,现在也不明白。
有一年冬天雪大得吓人,我们没柴了,三人躺在被窝里面取暖。我在中间,妙玉枕在我的左肩上,我右手搂着仙蒂。那一夜雪落无声,可我听见了佛在梦里念偈。
春天到了,我们在后院种了一棵杏树。妙玉说:“开花那天,我们仨谁也不许走。”仙蒂眯着眼笑:“我若走,就偷走你们的梦。”我摸了摸那空空的木鱼壳,说:“梦里梦外,你们早就在这儿了。”
我们给这小庙起了个名字,叫“未名空间”。说来也奇,那佛像总像多了一只眼,睁一只看世间,闭一只忘烦忧,第三只啊,专门盯着我们仨人,过这场人间烟火里的佛门清梦。
左搂仙蒂右抱妙玉虔心向佛的鱼哥,顺祝诸位将军周末快乐!
挨个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