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世锦赛决赛:龙丹这么一个长回合,竟然

版主: yanb

回复
yanb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179
帖子: 3392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24日 19:21

#1 2017世锦赛决赛:龙丹这么一个长回合,竟然

帖子 yanb楼主 »

双方竟然都只有四五次进入双打后发球线,而且基本都是持拍手所在脚微微进入双打线。唯一一次龙全力起跳,双脚都进入了双打线。

这一分球,丹最后上网,毫无疑问应该采用勾对角的,比这个冲搓安全得多。丹直到第11分才开始运用勾对角,见后 ...

上次由 yanb 在 2025年 8月 23日 00:36 修改。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yanb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179
帖子: 3392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24日 19:21

#2 Re: 2017世锦赛决赛:龙丹这么一个长回合,竟然

帖子 yanb楼主 »

第一局前半局,丹控制得还凑合,为了避免龙头顶区暴力抓杀大斜线,特意提高挑球弧度,导致出界了三个。如果说有哪项技术没有充分运用起来调动龙,那就是勾对角了,丹有不少机会,但都没有采用勾对角打乱对方节奏,而是尽全力控制龙的正手区。这可能是赛前制定的战术,我觉得执行得太严格了一点,少了点灵活性。

龙从第七分开始加速,他意识到了,加速才是自己的胜机,而且自己体能非常充沛(两人隔了整整十岁)。龙此时23岁年轻气盛,但其下肢力量还不够好。

上次由 yanb 在 2025年 8月 23日 00:41 修改。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yanb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179
帖子: 3392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24日 19:21

#3 Re: 2017世锦赛决赛:龙丹这么一个长回合,竟然

帖子 yanb楼主 »

丹下半局一开始两次推挑头顶,明显没有刻意加高度,立即被龙抓杀。重新控制龙的正手进行调动。第11分开始勾对角,立即取得调动优势,士气大振,连续得分。

丹中歇之后逐渐进入状态,打得非常严密,同时大量采用勾对角调动龙,取得了优势。但是龙毫不犹豫改变节奏,强行假动作逼迫丹起球,大力稳定杀变线,无解。丹不示弱,两次主动加快节奏杀边线,进入18平。

18:18,丹再次勾对角得利。
19:18,丹继续勾对角,已经抢到节奏,但是技术性失误。
19:19,丹坚决不起球,引诱龙回放去抓球,这是巨大的战术勇气,也很冒险,但是非常值得。
20:19,龙接发故技重施,丹这个挑球又忘了加高度,被抓无解。
20:20,丹接发控制龙正手,大胆抓球,已经得手,但是打出界。
20:21,丹接发继续控制龙正手,第三推出界。这个球,丹明显应该在已经成功调动龙斜跑之后勾对角的,可惜赛点附近太谨慎了。

顶级高手,赛点附近,每一分都是在开动脑筋,拼智慧,拼勇气,拼质量。正是:

龙争虎斗不由我,
成败皆从细节来!

上次由 yanb 在 2025年 8月 24日 11:50 修改。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yanb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179
帖子: 3392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24日 19:21

#4 Re: 2017世锦赛决赛:龙丹这么一个长回合,竟然

帖子 yanb楼主 »

复盘可以看出,像安赛龙(和李宗伟)这种超一流,其真正的弱点反而是正手区。这一点可能出乎大部分业余爱好者意外。

当然,说是弱点,那也只是面对林丹这种顶级调动。丹神这场比赛状态差点,毕竟是33岁高龄了。

上次由 yanb 在 2025年 8月 23日 00:20 修改。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yanb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179
帖子: 3392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24日 19:21

#5 Re: 2017世锦赛决赛:龙丹这么一个长回合,竟然

帖子 yanb楼主 »

yanb 写了: 2025年 8月 22日 23:10

双方竟然都只有四五次进入双打后发球线,而且基本都是持拍手所在脚微微进入双打线。唯一一次龙全力起跳,双脚都进入了双打线。

这一分球,丹最后上网,毫无疑问应该采用勾对角的,比这个冲搓安全得多。丹直到第11分才开始运用勾对角,见后 ...

另一方面,丹六次底线处理正手位来球,四次是堪堪到位进行过渡,只有两次是提前到位进行主动攻击。

仔细看四次堪堪到位的情况,都是来球明显高速越过丹的身位,而丹不慌不忙采用后交叉步靠近球进行过渡处理。

在单打实战中,真正能进行致命攻击的机会是很少的,双方实际上是在反复争夺进攻权利。

在这个过程中,高效简洁稳定的过渡球能力,才是让你能进行战术相持、不轻易被对方抓到机会(夺取进攻权利)的根本。

上次由 yanb 在 2025年 8月 24日 12:18 修改。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回复

回到 “羽毛球(Badmin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