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可以这样和陪审团说,他智商不够,所以tesla端对端一条龙服务把他送走。
PS. 只收十万美金。
律师可以这样和陪审团说,他智商不够,所以tesla端对端一条龙服务把他送走。
PS. 只收十万美金。
这也曾是特粉。2024年就花十万美金买CyberTruck。
出事,给队伍抹黑,还被开除出队伍吗?
当年攻击林志颖的也不少。
从华人网上看到一句话:
从纯视觉全自动驾驶,到撞车打不开门,到电池快速爆燃直接火化。这就是 End to end。
特斯拉还有车内安全员,随时按按钮控制车。而且也还没有开放给公众。所以区域再大估计也没几辆车。
拿有人车和正式运营的Waymo无人车来比区域大小,感觉意义不大。只有宣传上的价值。
成本还要算上你撞了之后修车的费用吧,赔偿别人的费用吧?人命的价值要不要算上去?
呵呵,以前一龙说过2020年会有一百万辆Robotaxi。今年早些时候他又提过起明年2026年底会有一百万辆Robotaxi。不知道有没有人真的敢信。我是当他幽默,不去和那个数字较真了。有谁信的话并且觉有依据的话欢迎在这里指正我。
没有限制,随便哪种车型都可以。只要是真的没有司机,并且真的在运营接载真的用户的就行。YWY 写了: 2025年 5月 29日 00:25 那我也跟风较个真儿:你们说的“1,000 Robotaxis”有车型限制吗?如果“within a few months,他们有1,000 Model Y Robotaxis”的话,那怎么说?
对。毛豆Y或者CyberCab都行。我就准备只看在真的运营载客的无人Robotaxi的数量什么时候上千。
我觉得产能不重要,因为生产出来的不一定真的安全能用。
我想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敢不敢在没有人类司机的情况下,很多车大规模的在高速上跑。有司机随时接管并且出事不需要负责,和没有人类司机接管而且出事必须负全责,对产品的安全性要求非常不同。
怎么可能都是rule-based的算法?现在其实随便哪个公司都用AI。victor 写了: 2025年 5月 5日 22:50 问题就是rule-based的算法就是没法完善啊,因为统计长尾是无限长的,complexity无限增加,还互相矛盾,而且真实世界的规则并不follow固定的rule。
rule-based 的算法就是没法对付复杂问题,所以才要AI
佩服。Pegasi 写了: 2025年 5月 3日 00:30 相关从业人员。
这个轨迹规划的厉害,刹车距离不够的情况下居然向右打了一把,人类司机能做到的估计都没几个
闯红灯的车更快点或慢点都不会出这样的轨迹,看来还是依靠了精确的计算,控制响应的也够快
![]()
不好说。就好像很难根据学生A的考试成绩去猜测学生B将要考的怎么样。只能等学生B也去参加考试了才知道。
赞回帖的专业性。Pegasi 写了: 2025年 5月 2日 19:39 全是突然cut-in的,尤其是侧向并行的突然cut-in,Waymo 2017年就在搞这个了
Waymo Enlists AutoNation to Service Some of Its Robova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