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车速慢”指城市人多、低速车多,想开快也不可能,指路况而言,和限速关系不大。 国内有亲朋来玩,第一个告戒就是让他们过马路千万要当心,别看着车子离得远,瞬间就到,而且不是斑马线不会礼让行人,非常危险!最好走斑马线、等信号灯。
高速路上的驾驶体验,两国差不多。但中国收费站实在太多,美国基本没有。从加拿大边境沿5号州际公路开到墨西哥边界,一分钱路费也没有, 你有机会不妨来试试, 很爽。
“国内车速慢”指城市人多、低速车多,想开快也不可能,指路况而言,和限速关系不大。 国内有亲朋来玩,第一个告戒就是让他们过马路千万要当心,别看着车子离得远,瞬间就到,而且不是斑马线不会礼让行人,非常危险!最好走斑马线、等信号灯。
廊坊时间早上8点,管教已经让你发帖了?!
正常来回$5千多, 加1千多如果是来回还是比较划算过的。之前升舱不加钱,里程卡升级时(普通、银、金、铂金、钻石)肯定会免费升舱一次。吃的不错,主要是各种酒,杯子空了会不断来问。商务舱一般都是公司可报销。大使们选经济舱是因为政府旅费包干。
【什么年代的老留,说话如此夸张】开始可是你把自己打扮得像个小留。根据你之前对楼主的评论,其实基本并未猜错,你对发达文明世界尚未适应,对中国的环境更为适应,所以对他提出的“中美差异”感受不同。我真看不出他说了啥夸张的。现在知道了,其实你是留学时间不长的“老留”。
说的很对,烈日下换房顶,砍大树,收农作物.....。 其实他们干得工作红脖子根本没兴趣,但就是不放过他们,红脖子想来西海岸坐办公室,当码农,又没那本事。
差不多是这价钱和数量,我请HVAC加过一次,7磅多,$600, 西海岸,现在每年自己加。 疫情期间换的系统(GOODMAN)用于供暖,当时没有其它选择,简直是噩梦,系统漏410A,化霜控制板前后换了4块。4个冬天,每每烦起来就想把系统换掉。
星期天,多发几条玩玩。有个亲姐姐,平时是个旅游狂,封城期间悄悄和朋友一起驾车外出旅行了几天,很快就被发现了。多次核酸正常,街道居委会还是派人到她公寓门口,正对大门装了个摄像头。没把她家大门直接焊死,算是大城市里存留的一点文明。
你说的的确是你目前的真实感受。larvender 写了: 2025年 6月 7日 13:42 什么年代的老留,说话如此夸张
高铁上小孩哭闹喧哗的多了,完全没有全车厢齐刷刷看的事情发生
我还巴不得有呢
公共区域冷气不足,我觉得是好事,养生且环保,不像米国冷气太足,让人瑟瑟发抖
不能理解为啥有些第一代移民,喜欢FOX这种重口味。看着那几位当家女主持神叨叨的眼神和表情,赶紧绕路,免得被无形洗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