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是运行宇宙模拟的上帝,测量这玩意儿就是一定的边界条件下,一定精度要求下,解得相应的一组本征值。
所以所谓纠缠,couple,就是上帝打算测度的物理现象和测量工具,及其环境的量子态之间的作用。
这里面,人类不是上帝,因此能够测度的精度的有效数字是很有限的,意思就是能够测度的相关量子态个数及其叠加是很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测度永远都是更大尺度,更多量子态的叠加的一种局域近似。这种近似,必然带来不确定性。
假设你测度量的有效数字是个非常非常大的,大到很可怕的数字,这个数字里就有可能包括一切宇宙内部的量子态,及其叠加。从这个意义来说,
就是一叶知秋,只要做一个局域的,精度极其高的测量,宇宙万物的态就大致确定了。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有效数字越多,信息就越多,你取得这些
信息所耗费的能量就越大。而人类能够调动的能量是非常非常有限的。因此,既然不可能搞清所有的扰动项,哥本哈根学派的概率解释,就是对这种无可奈何的但又经济有效的局域近似和模拟。
当然,上帝即使存在,也必然是经营有限尺寸的超算,不过人类的算力和上帝的相比,小到可以忽略。
forecasting 写了: 2024年 2月 6日 13:33
好久之前在physicsstack上问这个问题,被他们投票关掉了。当时觉得无论哪种解释,都有不妥当的地方。今天偶尔看杨振宁先生的文章(见附图),也提到这个问题,所以在这里再提出来。
Von Neumann在数学上用算子或算符来刻画测量,其实是把测量及其结果作为公理处理。具体可看相关文章。
我以为既然测量是被测粒子或者物质与测量仪器相纠缠,那么通过两个子系统纠缠之前的态相乘(直积)可得出整个系统的量子态,应该能看出测量是什么。但整个系统的最后结果是纠缠态的话,那么就只有相信多世界理论或者平行世界理论的解释了。这的确让人很沮丧。
不然就得接受态坍缩。态塌缩是一个很怪异的想法:没有经过什么真实物理过程,就从一个叠加态塌缩到一个本征态。
所以测量在量子力学里到底是什么?如果承认态塌缩,就得有一个真实的物理过程,即动力学过程,就得证实,否则就是臆想,随便解释。如果不承认塌缩而认为是仪器和被测客体是纠缠,那么得按照纠缠来解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