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Re: 现在劳工运动有个思潮,贬低工人不好好干活,是邓产党为了一己私利的污蔑

历史和新闻几乎被当权者垄断,还原真相需要捕捉蛛丝马迹……

版主: minquan

回复
头像
minquan(三民主义)楼主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91
帖子: 7430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9日 09:12

#1 (转载)Re: 现在劳工运动有个思潮,贬低工人不好好干活,是邓产党为了一己私利的污蔑

帖子 minquan(三民主义)楼主 »

此帖转自 minquan 在 军事天地(Military) 的帖子:Re: 把话说白了,对他不利,他就诋毁,对他有利,他就歌颂,就这么简单。
英亲王阿齐格 写了: 2024年 9月 29日 09:47 我觉得你要明白一个问题

工厂里不仅仅有工人,还有管理人员,还有工程师。即使次品率高,把责任都推到工人身上合适不合适?

再说了,铁人王进喜 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 怎么就能几年时间 建设开采好大庆油田,巨额出口创汇?
成昆铁路 怎么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没有大型施工机械,几年时间内通车,死了多少人?
合适。

你说的这两个案例,这些临时工当初都没有身份,如果干不出来,就别当工人了,回家当农民。这就叫经济学的有效激励。

1975年,鞍钢、武钢等全国各大钢厂的钢产量全部欠产,5月份,毛泽东不得已请邓小平出山,主抓钢铁生产工作。这是党史的摘录——

1975 年前 4 个月,全国欠钢 195 万吨。鞍钢、武钢、包钢、太钢 4 个大钢厂欠产严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中央于 5 月 8 日召开了钢铁工业座谈会,会上邓小平发表了《当前钢铁工业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的讲话,明确指出,要把钢铁生产搞上去,必须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各级干部都要敢字当头,要找一些打不倒的人进领导班子;
(2)坚决同派性做斗争,对坚持闹派性的人该调就调,该批的就批,该斗就斗;
(3)认真落实政策,不仅要解决戴上帽子的那些人的问题,而且要解决他们周围受到牵连的人的问题。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老工人、技术骨干、老劳模,要把这部分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4)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要把必要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起来,执行规章制度,宁可严一些,不严就建立不起来。

《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汇报提纲》提出:要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政策,把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不鼓励科技人员钻研科学技术是不对的,应当朝又红又专的方向努力。

毛泽东在1975 年 11 月又发动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攻击实现四个现代化是“资本主义”,是为“资本主义准备物质基础”,是“卫星上天,红旗落地,”搞社会主义生产建设,是“唯生产力论”。他们还诬蔑按劳分配原则是“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出口石油是“卖国主义”,引进技术设备,是“崇洋媚外”,加强企业管理是“管、卡、压”,搞社会主义经济核算是“利润挂帅”等。

--------------------------
历史事实证明,捧工人的毛泽东管不动工人,他的四人帮也管不动;
但是抽工人鞭子的邓小平管动了。这就叫敬酒不吃吃罚酒。
上次由 minquan 在 2024年 9月 29日 09:56 修改。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图片
头像
minquan(三民主义)楼主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91
帖子: 7430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9日 09:12

#2 Re: (转载)Re: 现在劳工运动有个思潮,贬低工人不好好干活,是邓产党为了一己私利的污蔑

帖子 minquan(三民主义)楼主 »

参考阅读
英亲王阿齐格 写了: 2024年 9月 29日 10:02   有人卖,就必然要有人买,谁来买,这里面就藏着很多问题了。

  当大家都在为资产寻找买家,或者因为无法偿还债务而不得不拍卖抵押物的时候,资产价格就会迅速下跌。

  借着资产价格下跌的名义,有没有可能将其中的优质资产当作“废锅废铁”出售?

  这不是没有在历史上上演过。曾经大批国有企业和地方企业在改革进程中,大力推动“企业承包改革”,名曰:“一包就灵”,把企业管理权和运营权交给厂长、经理、车间主任,把企业的业务一并承包给他们,依靠他们的“积极性”来带动企业的积极性。结果,厂长和经理的“积极性”是发动起来了,但是却并没有带动相应的企业的积极性,这是为啥?原因很简单,他们通过“承包”,摆脱了工人的监督和管理以后,靠个人就可以垄断企业的发展命脉和前途。这时候为了满足个人利益的“积极性”需要,于是把其管理的国有企业的大量业务私下输送出去,要么输送给自己在外面开的小厂,要么铺张浪费满足个人享受,要么把企业日渐官僚化。其结果,只能是“工人穷,厂长富,车间主任万元户”。然而即便如此,大批国有企业还是在被不断向外“输血”,不断官僚化的进程中逐渐成为国家沉重的包袱,到了不得不甩卖的地步。

  既然是“包袱”,自然就卖不起价格,于是大量的企业在“甩包袱”的进程中,又被以严重低估的价格出售给厂长、经理、以及个体老板。然后,这些买入了国家“包袱”的人,摇身一变,就变成了改革先锋,时代楷模,原先的“包袱”也重新焕发生机,扶摇直上,而这时,这一切的功劳又都归功于这些“企业家”、“改革家”们敢闯敢拼的时代精神。

  三、

  那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又有专家说了,为了避免优质资产流失,反正是卖,卖给个体老板,卖给民企,不如卖给国家。他们这里所说的国家,实质上指的就是央行,即由国家通过央行来增发货币,买入各地资产,以便缓解目前的债务危机。

  表面看,这个建议是为防止优质资产流失,防止人民利益受损的建议,但是稍微想想都知道这个建议打的是什么算盘。无非就是让央行放水来帮助地方兜底,以便将自己的债务打包给国家,好让自己从中解套出来。其中原理不难看清楚,既然地方可以把优质资产打包成劣质资产出售,那么反过来呢?劣质资产是否又可以包装成优质资产卖给国家?一切都是人操作的,只要是人在操作,正向运动还是逆向运动,就取决于操作这个过程的人。

  不仅如此,一旦放水的闸门开启,那么以后企业大面积债务危机的话,又怎么办?依葫芦画瓢,继续由央行买买买?

  现在很多专家说为了避免陷入通缩,应该要搞温和的通胀。这些话听起来是不错,好像总是为群众在考虑的,总是为群众在劳心劳力。但其实他们根本不在乎通缩还是通胀。他们所说的通胀不是指放水给老百姓,不是指增加社会保障,而仅仅是指,由国家增发货币,来帮助地方或企业买入各类资产,好让他们缓解压力,或者从中解脱出来,甚至从中还能额外再赚上一笔。

  这种放水方式美国和日本都搞过,它的核心关键就在于把水放给了企业、富人。每放一波,不是缓解了贫富差距,反而是增大了贫富差距,这还是在工人社会保障和失业保险承接了一部分“放水”的前提下发生的,我们这方面能承接多少呢?

  一直以来,我们都说的是靠发展去解决一切问题,那么回过头来看,又是什么问题在决定着是否发展?

  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始终是社会发展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既然是矛盾,就有两面而不是一面,就像人走路要两条腿,如果一长一短,一胖一瘦,走起来就不平衡,就容易跌倒。

  以往我们只关注生产力,说只要发展生产力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其实这话的实质不过是让大家忽视生产关系中的所有制,人与人关系,以及分配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关系大多数人切身利益的问题。

  一旦这些问题被忽视,这种被忽视就会逐渐形成惯性,惯性又会逐渐形成制度,制度又会塑造出相应的结构,结构一旦稳固,这个时候不管你是挖坑填坑,还是放水放贷,都只能在这个稳固的结构里面去运转和流动,这种情况下,放不放水,又能与普通群众有多少关系呢?
viewtopic.php?t=599438
图片
回复

回到 “捕风捉影(Plau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