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领
衡阳沦陷后,方先觉和众师长被囚禁于衡阳城外的天主堂[41]。7月左右,第3师师长周庆祥少将、第十军参谋长孙鸣玉少将二人在天主堂翻墙逃走。10月间,方先觉在軍統局特工的帮助下逃离衡阳城[42][41]。离衡前一晚,方先觉在衡阳县井头镇大云村中正堂与衡阳县县长王伟能等人共宴告别,宴间衡阳联中音乐教师万权接受王伟能委托,为方先觉写的诗词《中湘颂》谱曲[43]。
经过两次越狱,日军将剩下的国军将领转而囚禁于莲湖书院。约45年2月,葛先才师长与军部军械科长罗生靖中校等人,在衡阳县政府保安大队和中央特工人员的掩护下,通过草桥逃离,在湘西芷江飞机场乘美国运输机飞往重庆[41]。
士兵
衡阳沦陷时,部分守军逃往城外,如第74军炮兵团野营的冯宗恺、彭锦元和两名受伤士兵逃到原驻衡南白露坳、衡山九渡铺以西山地[39]。战防炮营第一连连长朱懋禄与部下用两根木头顺湘江漂流而下,半个多月后到达桂林。一九〇师五六八团一营三连连长陈鹤九带着43名同伴偷渡湘江,留下地址后分别逃亡。第十军三师参谋处的陈瑞璋和王鉴开,攥着手榴弹,小心躲开日军,朝西南跑向六十二军防区[36]。
日军将衡阳东洲岛上的船山书院用于囚禁中国士兵战俘[44]。其中有中国士兵找机会逃离:74军51师士兵曾琪与几名战士趁着日军防备松懈,逃到衡阳城外[45]。第十军预10师彭中荣彭中志兄弟趁看守日军睡着,假扮买菜日军逃离衡阳城[46]。第十军预十师28团3营李若栋营长从铁炉门码头抱木漂江而下,逃离衡阳城,并在衡山组织游击队,并在花桥设立“衡东收容所”,收容逃离衡阳城的第十军战士[47][48]。
日军将中国战俘强迫做苦力,部分中国士兵在外出时寻找机会逃离。如第十军军部通讯营的卢庆贻在被日军押着朝零陵方向行进时,联合10多名被俘人员杀掉看押他们的日本兵,逃往山中,后在武冈县城被国军第七十四军收留[49]。如第十军三师通信连无线电排少尉报务员张恩泽被日军押去修机场,十个月后趁给日本兵买烟的机会逃走,辗转到达西安第十军官兵收容所,去了广西柳州[50]。如炮兵观察哨的彭礼光被日军驱赶到城南收集尸体,趁着天黑跳进西禅寺附近的莲塘,借机逃生[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