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入美籍

对应老买买提的军事天地,观点交锋比较激烈,反驳不留情面,请作好心理准备。因为此版帖子太多,所以新帖不出现在首页新帖列表,防止首页新帖刷屏太快。


版主: Softfist

supremedsb(顶级大傻逼)楼主
职业作家
职业作家
帖子互动: 23
帖子: 517
注册时间: 2022年 12月 9日 15:00

#1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入美籍

帖子 supremedsb(顶级大傻逼)楼主 »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这句话,放在任何一个中国培养的世界级天才身上,都足够炸裂。可偏偏,这话就出自尹希之口。

  一个8岁自学微积分、12岁高考进中科大少年班、18岁被哈佛全奖录取、31岁成为哈佛最年轻正教授的“天之骄子”。

  本应是国人骄傲的他,最终却选择留在美国、加入美国国籍。不少人愤怒甚至指责“忘恩负义”,可也有人理解他的选择。按理说,国家为他铺好了最宽的路,他却绕开归途,走进了异国的实验室。

  这场关于家国与个人、理想与归属的抉择,注定不会有标准答案。尹希的故事,远比一句“科研无国界”复杂得多。这样的选择,你敢吗?

  1983年12月,尹希出生在湖南株洲的一个高知家庭。父母都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家里书架上堆满了各种科技、文学与哲学书籍。别人家的孩子在操场踢毽子,他却喜欢抱着厚重的数理教材钻研。

  小学二年级,他已经能默写微积分公式。母亲一边无奈地摇头,一边忍不住偷偷自豪:“谁家孩子能对着黑板推导牛顿第二定律?”9岁半,他考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班,在高手如云的环境里依然成绩拔尖。

  12岁那年,高考572分,被中科大少年班破格录取,成为当年最年轻的新生。少年班的五年,成绩门门90分以上,年年奖学金,从物理、数学到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样样不落。

  老师说他“骄傲得不像话”,同学说他“不合群”,他只淡淡回应:“我都记在脑子里了,为什么还要写在纸上?”兴趣,是他唯一的驱动力。他说:“喜欢物理,因为它能解释世界。”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01年。那一年,尹希顺利完成了中科大五年制本科学业。不到18岁的他,拿到哈佛、MIT、普林斯顿的全额奖学金录取。

  哈佛物理系的录取信寄到家里的那天,是2001年7月的一个雨夜,尹希父母说:“去吧,去世界最顶尖的地方看看。”可他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哪里的物理研究最前沿?在哈佛,他继续“开挂”,五年内拿下物理学博士。

  2006年,哈佛甚至破例允许他留校做博士后。2008年,24岁的尹希成为哈佛物理系助理教授,一路高歌猛进。2015年,32岁的他晋升为哈佛大学正教授,创造历史。

  那年秋天,哈佛高能理论组的公告只有短短一句:“祝贺尹希晋升正教授。按理说,这样的人才,国家自然不会放任他飘在海外。可就在所有人以为他会衣锦还乡的时候,尹希却做出了意想不到的决定。

  32岁那年,尹希正式加入美国国籍。消息传回国内,舆论瞬间沸腾。有人说他“吃着中国的饭砸中国的锅”,有人说“科研无国界,哪里发展好去哪里”,还有人痛心疾首:“国家辛辛苦苦栽培你,你却投身他国。”

  面对质疑,尹希的回应很克制,只说:“科学无国界。”他没有反击、没有辩解,只是坦言:“美国同行密度高,讨论效率高,基础研究宽容度高,经费申请透明,评价体系关注质量。”

  在美国,他可以专心做研究,凌晨三点的实验室里依然灯火通明,随时都有人讨论公式。“搞科研,最怕的不是没钱,是没人敢说不同意见。”反观国内,科研氛围、资源分配、学术自由,的确还难以与美国比肩。

  2020年美国社会动荡、疫情肆虐,尹希依然选择留下。他说:“在美国,我能做自己想做的科学。”可回忆起小时候中国实验室的味道,他还是会愣神。那种熟悉的化学品气息,只有中国的实验室才有。只是如今,他已活成了“这般姿态”。

  2025年,尹希42岁,依然是哈佛大学物理系最年轻的正教授之一。在波士顿(专题)的家里,有妻子、有孩子,生活安稳。每天泡在哈佛实验楼里,一杯咖啡、几个公式,常常熬到天亮。穿着普通,头发乌黑,看不出一点教授的刻板形象。

  偶尔回国,也只是参加学术会议,更多时间都在研究弦理论。国内网友的不满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尹希一路享受着国家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后却为别国科研添砖加瓦。

  可现实就是这样,这些年,清华、北大(专题)、中科大等名校的“天才少年”太多都留在海外。据统计,国家公费留学归国率不到15%。“中国鸡下的蛋,最终归了国外。”这话虽扎心,却是事实。命运路口,每个人都没有标准答案。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尹希,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他这一路的孤独。他没有辩解,也没有后悔,只是坚持“做自己想做的科学”。这其中的深层考量,外人恐怕永远难以感同身受。

  如今的尹希,依然站在世界物理研究的最前沿。他没有忘记中国的起点,也没有在美国失去自我。科研的路,他走得极为孤独,也极为坚定。可那句“美国再乱,也不会回中国”,始终扎在许多国人心里。

  生活从来不是只有一种答案,真正的选择,不在于别人怎么看,而在于自己能否承受得起代价。也许你无法理解尹希的选择,也许你会为国家人才流失感到痛心。但时间会证明,岁月会告诉我们,真正让人才留下的,不是道德裹挟,而是环境和尊重。毕竟,谁不希望,未来有一天,最优秀的人才,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心无旁骛地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你怎么看?

头像
501(500)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426
帖子: 17031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21:03

#2 Re: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入美籍

帖子 501(500) »

少年班几乎100%是老鼠出身。

:还乡团老干部是干什么的?
:解放思想,不管黑白,杀出血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复兴盛世,五千年最大的盛世,石头过刀,茅草过火,人要换种

谁不改革谁下台!不改革,谁都没有好下场!
这样的总理,是不是绿畜蛔虫viewtopic.php?p=1325769
劣迹斑斑、暴行累累:一千年来,中国绿畜暴乱年表(部分)viewtopic.php?t=16429
粗略估算中国反华狗总数量,至少一亿六千万。viewtopic.php?t=201053
在电脑浏览器中打开微博视频页面的方法:viewtopic.php?t=74831
 
 
 
Ifloating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314
帖子: 895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1:46

#3 Re: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入美籍

帖子 Ifloating »

501 写了: 2025年 9月 27日 00:49

少年班几乎100%是老鼠出身。

耗子?

头像
一紙荒唐(阿糖)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366
帖子: 6601
注册时间: 2025年 2月 8日 09:23
来自: 没能耐就说没能耐,什么叫大环境不好?你到哪哪大环境不好,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啊? -赵本山

#4 Re: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入美籍

帖子 一紙荒唐(阿糖) »

人各有志! 很平常的事情...
讲那么多废话干什么?
另外“物理天才” 究竟有哪些亮眼的研究工作??

verynb
知名作家
知名作家
帖子互动: 105
帖子: 1124
注册时间: 2023年 10月 20日 22:07

#5 Re: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入美籍

帖子 verynb »

少年班就像心智还没发育好就直接打激素促生长一样,容易走火入魔。不过梁建章还是不错的

da1gaku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407
帖子: 19112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3日 23:35

#6 Re: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入美籍

帖子 da1gaku »

见过
属于那种比较有距离感的人

agi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754
帖子: 29981
注册时间: 2023年 2月 15日 01:51

#7 Re: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入美籍

帖子 agi »

SB 1

xiaoju(可爱的龙猫)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133
帖子: 26861
注册时间: 2023年 9月 5日 20:18

#8 Re: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入美籍

帖子 xiaoju(可爱的龙猫) »

留学中介用AI生成的

supremedsb 写了: 2025年 9月 27日 00:40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这句话,放在任何一个中国培养的世界级天才身上,都足够炸裂。可偏偏,这话就出自尹希之口。

  一个8岁自学微积分、12岁高考进中科大少年班、18岁被哈佛全奖录取、31岁成为哈佛最年轻正教授的“天之骄子”。

  本应是国人骄傲的他,最终却选择留在美国、加入美国国籍。不少人愤怒甚至指责“忘恩负义”,可也有人理解他的选择。按理说,国家为他铺好了最宽的路,他却绕开归途,走进了异国的实验室。

  这场关于家国与个人、理想与归属的抉择,注定不会有标准答案。尹希的故事,远比一句“科研无国界”复杂得多。这样的选择,你敢吗?

  1983年12月,尹希出生在湖南株洲的一个高知家庭。父母都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家里书架上堆满了各种科技、文学与哲学书籍。别人家的孩子在操场踢毽子,他却喜欢抱着厚重的数理教材钻研。

  小学二年级,他已经能默写微积分公式。母亲一边无奈地摇头,一边忍不住偷偷自豪:“谁家孩子能对着黑板推导牛顿第二定律?”9岁半,他考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班,在高手如云的环境里依然成绩拔尖。

  12岁那年,高考572分,被中科大少年班破格录取,成为当年最年轻的新生。少年班的五年,成绩门门90分以上,年年奖学金,从物理、数学到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样样不落。

  老师说他“骄傲得不像话”,同学说他“不合群”,他只淡淡回应:“我都记在脑子里了,为什么还要写在纸上?”兴趣,是他唯一的驱动力。他说:“喜欢物理,因为它能解释世界。”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01年。那一年,尹希顺利完成了中科大五年制本科学业。不到18岁的他,拿到哈佛、MIT、普林斯顿的全额奖学金录取。

  哈佛物理系的录取信寄到家里的那天,是2001年7月的一个雨夜,尹希父母说:“去吧,去世界最顶尖的地方看看。”可他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哪里的物理研究最前沿?在哈佛,他继续“开挂”,五年内拿下物理学博士。

  2006年,哈佛甚至破例允许他留校做博士后。2008年,24岁的尹希成为哈佛物理系助理教授,一路高歌猛进。2015年,32岁的他晋升为哈佛大学正教授,创造历史。

  那年秋天,哈佛高能理论组的公告只有短短一句:“祝贺尹希晋升正教授。按理说,这样的人才,国家自然不会放任他飘在海外。可就在所有人以为他会衣锦还乡的时候,尹希却做出了意想不到的决定。

  32岁那年,尹希正式加入美国国籍。消息传回国内,舆论瞬间沸腾。有人说他“吃着中国的饭砸中国的锅”,有人说“科研无国界,哪里发展好去哪里”,还有人痛心疾首:“国家辛辛苦苦栽培你,你却投身他国。”

  面对质疑,尹希的回应很克制,只说:“科学无国界。”他没有反击、没有辩解,只是坦言:“美国同行密度高,讨论效率高,基础研究宽容度高,经费申请透明,评价体系关注质量。”

  在美国,他可以专心做研究,凌晨三点的实验室里依然灯火通明,随时都有人讨论公式。“搞科研,最怕的不是没钱,是没人敢说不同意见。”反观国内,科研氛围、资源分配、学术自由,的确还难以与美国比肩。

  2020年美国社会动荡、疫情肆虐,尹希依然选择留下。他说:“在美国,我能做自己想做的科学。”可回忆起小时候中国实验室的味道,他还是会愣神。那种熟悉的化学品气息,只有中国的实验室才有。只是如今,他已活成了“这般姿态”。

  2025年,尹希42岁,依然是哈佛大学物理系最年轻的正教授之一。在波士顿(专题)的家里,有妻子、有孩子,生活安稳。每天泡在哈佛实验楼里,一杯咖啡、几个公式,常常熬到天亮。穿着普通,头发乌黑,看不出一点教授的刻板形象。

  偶尔回国,也只是参加学术会议,更多时间都在研究弦理论。国内网友的不满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尹希一路享受着国家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后却为别国科研添砖加瓦。

  可现实就是这样,这些年,清华、北大(专题)、中科大等名校的“天才少年”太多都留在海外。据统计,国家公费留学归国率不到15%。“中国鸡下的蛋,最终归了国外。”这话虽扎心,却是事实。命运路口,每个人都没有标准答案。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尹希,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他这一路的孤独。他没有辩解,也没有后悔,只是坚持“做自己想做的科学”。这其中的深层考量,外人恐怕永远难以感同身受。

  如今的尹希,依然站在世界物理研究的最前沿。他没有忘记中国的起点,也没有在美国失去自我。科研的路,他走得极为孤独,也极为坚定。可那句“美国再乱,也不会回中国”,始终扎在许多国人心里。

  生活从来不是只有一种答案,真正的选择,不在于别人怎么看,而在于自己能否承受得起代价。也许你无法理解尹希的选择,也许你会为国家人才流失感到痛心。但时间会证明,岁月会告诉我们,真正让人才留下的,不是道德裹挟,而是环境和尊重。毕竟,谁不希望,未来有一天,最优秀的人才,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心无旁骛地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你怎么看?

头像
一紙荒唐(阿糖)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366
帖子: 6601
注册时间: 2025年 2月 8日 09:23
来自: 没能耐就说没能耐,什么叫大环境不好?你到哪哪大环境不好,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啊? -赵本山

#9 Re: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入美籍

帖子 一紙荒唐(阿糖) »

verynb 写了: 2025年 9月 27日 01:02

少年班就像心智还没发育好就直接打激素促生长一样,容易走火入魔。不过梁建章还是不错的

该天才有哪些亮眼的研究成果?
他也40几岁了...

另外少年时出众... 只能说起跑很给力
最后做出什么成果来 那才是干货...是更重要的

别像许多这里的老将... 登上出国的飞机人生就peaked.

上次由 一紙荒唐 在 2025年 9月 27日 01:10 修改。
agi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754
帖子: 29981
注册时间: 2023年 2月 15日 01:51

#10 Re: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入美籍

帖子 agi »

一紙荒唐 写了: 2025年 9月 27日 01:06

该天才有哪些亮眼的研究成果?
他也40几岁了...

还不如庄小威

goFan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471
帖子: 13325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1日 20:15

#11 Re: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入美籍

帖子 goFan »

学物理的没个大项目,聚变啥的,
只当教授,完了

goFan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471
帖子: 13325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1日 20:15

#12 Re: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入美籍

帖子 goFan »

哈佛、MIT、普林这几家,哈是不是稍差

agi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754
帖子: 29981
注册时间: 2023年 2月 15日 01:51

#13 Re: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入美籍

帖子 agi »

goFan 写了: 2025年 9月 27日 01:10

学物理的没个大项目,聚变啥的,
只当教授,完了

比留在国内搞芯片的差 10000 年了
现在的成才途径是科大少年班 中科院北京研究所, 出国即毁

Ifloating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314
帖子: 895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1:46

#14 Re: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入美籍

帖子 Ifloating »

supremedsb 写了: 2025年 9月 27日 00:40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这句话,放在任何一个中国培养的世界级天才身上,都足够炸裂。可偏偏,这话就出自尹希之口。

  一个8岁自学微积分、12岁高考进中科大少年班、18岁被哈佛全奖录取、31岁成为哈佛最年轻正教授的“天之骄子”。

  本应是国人骄傲的他,最终却选择留在美国、加入美国国籍。不少人愤怒甚至指责“忘恩负义”,可也有人理解他的选择。按理说,国家为他铺好了最宽的路,他却绕开归途,走进了异国的实验室。

  这场关于家国与个人、理想与归属的抉择,注定不会有标准答案。尹希的故事,远比一句“科研无国界”复杂得多。这样的选择,你敢吗?

  1983年12月,尹希出生在湖南株洲的一个高知家庭。父母都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家里书架上堆满了各种科技、文学与哲学书籍。别人家的孩子在操场踢毽子,他却喜欢抱着厚重的数理教材钻研。

  小学二年级,他已经能默写微积分公式。母亲一边无奈地摇头,一边忍不住偷偷自豪:“谁家孩子能对着黑板推导牛顿第二定律?”9岁半,他考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班,在高手如云的环境里依然成绩拔尖。

  12岁那年,高考572分,被中科大少年班破格录取,成为当年最年轻的新生。少年班的五年,成绩门门90分以上,年年奖学金,从物理、数学到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样样不落。

  老师说他“骄傲得不像话”,同学说他“不合群”,他只淡淡回应:“我都记在脑子里了,为什么还要写在纸上?”兴趣,是他唯一的驱动力。他说:“喜欢物理,因为它能解释世界。”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01年。那一年,尹希顺利完成了中科大五年制本科学业。不到18岁的他,拿到哈佛、MIT、普林斯顿的全额奖学金录取。

  哈佛物理系的录取信寄到家里的那天,是2001年7月的一个雨夜,尹希父母说:“去吧,去世界最顶尖的地方看看。”可他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哪里的物理研究最前沿?在哈佛,他继续“开挂”,五年内拿下物理学博士。

  2006年,哈佛甚至破例允许他留校做博士后。2008年,24岁的尹希成为哈佛物理系助理教授,一路高歌猛进。2015年,32岁的他晋升为哈佛大学正教授,创造历史。

  那年秋天,哈佛高能理论组的公告只有短短一句:“祝贺尹希晋升正教授。按理说,这样的人才,国家自然不会放任他飘在海外。可就在所有人以为他会衣锦还乡的时候,尹希却做出了意想不到的决定。

  32岁那年,尹希正式加入美国国籍。消息传回国内,舆论瞬间沸腾。有人说他“吃着中国的饭砸中国的锅”,有人说“科研无国界,哪里发展好去哪里”,还有人痛心疾首:“国家辛辛苦苦栽培你,你却投身他国。”

  面对质疑,尹希的回应很克制,只说:“科学无国界。”他没有反击、没有辩解,只是坦言:“美国同行密度高,讨论效率高,基础研究宽容度高,经费申请透明,评价体系关注质量。”

  在美国,他可以专心做研究,凌晨三点的实验室里依然灯火通明,随时都有人讨论公式。“搞科研,最怕的不是没钱,是没人敢说不同意见。”反观国内,科研氛围、资源分配、学术自由,的确还难以与美国比肩。

  2020年美国社会动荡、疫情肆虐,尹希依然选择留下。他说:“在美国,我能做自己想做的科学。”可回忆起小时候中国实验室的味道,他还是会愣神。那种熟悉的化学品气息,只有中国的实验室才有。只是如今,他已活成了“这般姿态”。

  2025年,尹希42岁,依然是哈佛大学物理系最年轻的正教授之一。在波士顿(专题)的家里,有妻子、有孩子,生活安稳。每天泡在哈佛实验楼里,一杯咖啡、几个公式,常常熬到天亮。穿着普通,头发乌黑,看不出一点教授的刻板形象。

  偶尔回国,也只是参加学术会议,更多时间都在研究弦理论。国内网友的不满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尹希一路享受着国家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后却为别国科研添砖加瓦。

  可现实就是这样,这些年,清华、北大(专题)、中科大等名校的“天才少年”太多都留在海外。据统计,国家公费留学归国率不到15%。“中国鸡下的蛋,最终归了国外。”这话虽扎心,却是事实。命运路口,每个人都没有标准答案。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尹希,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他这一路的孤独。他没有辩解,也没有后悔,只是坚持“做自己想做的科学”。这其中的深层考量,外人恐怕永远难以感同身受。

  如今的尹希,依然站在世界物理研究的最前沿。他没有忘记中国的起点,也没有在美国失去自我。科研的路,他走得极为孤独,也极为坚定。可那句“美国再乱,也不会回中国”,始终扎在许多国人心里。

  生活从来不是只有一种答案,真正的选择,不在于别人怎么看,而在于自己能否承受得起代价。也许你无法理解尹希的选择,也许你会为国家人才流失感到痛心。但时间会证明,岁月会告诉我们,真正让人才留下的,不是道德裹挟,而是环境和尊重。毕竟,谁不希望,未来有一天,最优秀的人才,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心无旁骛地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你怎么看?

他最终结果和孙卫东一样 , period!

x1 图片
backender(葡萄教主)
全站封禁中全站封禁中
帖子互动: 323
帖子: 5151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6日 23:59

#15 Re: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入美籍

帖子 backender(葡萄教主) »

supremedsb 写了: 2025年 9月 27日 00:40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这句话,放在任何一个中国培养的世界级天才身上,都足够炸裂。可偏偏,这话就出自尹希之口。

  一个8岁自学微积分、12岁高考进中科大少年班、18岁被哈佛全奖录取、31岁成为哈佛最年轻正教授的“天之骄子”。

  本应是国人骄傲的他,最终却选择留在美国、加入美国国籍。不少人愤怒甚至指责“忘恩负义”,可也有人理解他的选择。按理说,国家为他铺好了最宽的路,他却绕开归途,走进了异国的实验室。

  这场关于家国与个人、理想与归属的抉择,注定不会有标准答案。尹希的故事,远比一句“科研无国界”复杂得多。这样的选择,你敢吗?

  1983年12月,尹希出生在湖南株洲的一个高知家庭。父母都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家里书架上堆满了各种科技、文学与哲学书籍。别人家的孩子在操场踢毽子,他却喜欢抱着厚重的数理教材钻研。

  小学二年级,他已经能默写微积分公式。母亲一边无奈地摇头,一边忍不住偷偷自豪:“谁家孩子能对着黑板推导牛顿第二定律?”9岁半,他考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班,在高手如云的环境里依然成绩拔尖。

  12岁那年,高考572分,被中科大少年班破格录取,成为当年最年轻的新生。少年班的五年,成绩门门90分以上,年年奖学金,从物理、数学到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样样不落。

  老师说他“骄傲得不像话”,同学说他“不合群”,他只淡淡回应:“我都记在脑子里了,为什么还要写在纸上?”兴趣,是他唯一的驱动力。他说:“喜欢物理,因为它能解释世界。”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01年。那一年,尹希顺利完成了中科大五年制本科学业。不到18岁的他,拿到哈佛、MIT、普林斯顿的全额奖学金录取。

  哈佛物理系的录取信寄到家里的那天,是2001年7月的一个雨夜,尹希父母说:“去吧,去世界最顶尖的地方看看。”可他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哪里的物理研究最前沿?在哈佛,他继续“开挂”,五年内拿下物理学博士。

  2006年,哈佛甚至破例允许他留校做博士后。2008年,24岁的尹希成为哈佛物理系助理教授,一路高歌猛进。2015年,32岁的他晋升为哈佛大学正教授,创造历史。

  那年秋天,哈佛高能理论组的公告只有短短一句:“祝贺尹希晋升正教授。按理说,这样的人才,国家自然不会放任他飘在海外。可就在所有人以为他会衣锦还乡的时候,尹希却做出了意想不到的决定。

  32岁那年,尹希正式加入美国国籍。消息传回国内,舆论瞬间沸腾。有人说他“吃着中国的饭砸中国的锅”,有人说“科研无国界,哪里发展好去哪里”,还有人痛心疾首:“国家辛辛苦苦栽培你,你却投身他国。”

  面对质疑,尹希的回应很克制,只说:“科学无国界。”他没有反击、没有辩解,只是坦言:“美国同行密度高,讨论效率高,基础研究宽容度高,经费申请透明,评价体系关注质量。”

  在美国,他可以专心做研究,凌晨三点的实验室里依然灯火通明,随时都有人讨论公式。“搞科研,最怕的不是没钱,是没人敢说不同意见。”反观国内,科研氛围、资源分配、学术自由,的确还难以与美国比肩。

  2020年美国社会动荡、疫情肆虐,尹希依然选择留下。他说:“在美国,我能做自己想做的科学。”可回忆起小时候中国实验室的味道,他还是会愣神。那种熟悉的化学品气息,只有中国的实验室才有。只是如今,他已活成了“这般姿态”。

  2025年,尹希42岁,依然是哈佛大学物理系最年轻的正教授之一。在波士顿(专题)的家里,有妻子、有孩子,生活安稳。每天泡在哈佛实验楼里,一杯咖啡、几个公式,常常熬到天亮。穿着普通,头发乌黑,看不出一点教授的刻板形象。

  偶尔回国,也只是参加学术会议,更多时间都在研究弦理论。国内网友的不满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尹希一路享受着国家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后却为别国科研添砖加瓦。

  可现实就是这样,这些年,清华、北大(专题)、中科大等名校的“天才少年”太多都留在海外。据统计,国家公费留学归国率不到15%。“中国鸡下的蛋,最终归了国外。”这话虽扎心,却是事实。命运路口,每个人都没有标准答案。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尹希,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他这一路的孤独。他没有辩解,也没有后悔,只是坚持“做自己想做的科学”。这其中的深层考量,外人恐怕永远难以感同身受。

  如今的尹希,依然站在世界物理研究的最前沿。他没有忘记中国的起点,也没有在美国失去自我。科研的路,他走得极为孤独,也极为坚定。可那句“美国再乱,也不会回中国”,始终扎在许多国人心里。

  生活从来不是只有一种答案,真正的选择,不在于别人怎么看,而在于自己能否承受得起代价。也许你无法理解尹希的选择,也许你会为国家人才流失感到痛心。但时间会证明,岁月会告诉我们,真正让人才留下的,不是道德裹挟,而是环境和尊重。毕竟,谁不希望,未来有一天,最优秀的人才,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心无旁骛地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你怎么看?

Nobody cares you

头像
redot(红薯林)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701
帖子: 21676
注册时间: 2024年 7月 4日 23:40

#16 Re: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入美籍

帖子 redot(红薯林) »

泥马,牛顿第二定律怎么推导?
我老不会做
不过从牛二开始,倒是可以推出整个经典力学

哈佛的物理是不是最顶尖,这也是一个问题

图片
一剑定清风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475
帖子: 5608
注册时间: 2023年 7月 31日 07:46

#17 Re: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入美籍

帖子 一剑定清风 »

他的具体成就是什么

goFan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471
帖子: 13325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1日 20:15

#18 Re: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入美籍

帖子 goFan »

一剑定清风 写了: 2025年 9月 27日 02:13

他的具体成就是什么

弦论大拿啊,真要上bbs 来这里的将军都不是个个吧

一剑定清风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475
帖子: 5608
注册时间: 2023年 7月 31日 07:46

#19 Re: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入美籍

帖子 一剑定清风 »

goFan 写了: 2025年 9月 27日 02:29

弦论大拿啊,真要上bbs 来这里的将军都不是个个吧

会辫经。bbs上的mvp

cheetah
知名作家
知名作家
帖子互动: 106
帖子: 992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31日 23:03

#20 Re: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物理天才尹希入美籍

帖子 cheetah »

supremedsb 写了: 2025年 9月 27日 00:40

  “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中国。”这句话,放在任何一个中国培养的世界级天才身上,都足够炸裂。可偏偏,这话就出自尹希之口。

  一个8岁自学微积分、12岁高考进中科大少年班、18岁被哈佛全奖录取、31岁成为哈佛最年轻正教授的“天之骄子”。

  本应是国人骄傲的他,最终却选择留在美国、加入美国国籍。不少人愤怒甚至指责“忘恩负义”,可也有人理解他的选择。按理说,国家为他铺好了最宽的路,他却绕开归途,走进了异国的实验室。

  这场关于家国与个人、理想与归属的抉择,注定不会有标准答案。尹希的故事,远比一句“科研无国界”复杂得多。这样的选择,你敢吗?

  1983年12月,尹希出生在湖南株洲的一个高知家庭。父母都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家里书架上堆满了各种科技、文学与哲学书籍。别人家的孩子在操场踢毽子,他却喜欢抱着厚重的数理教材钻研。

  小学二年级,他已经能默写微积分公式。母亲一边无奈地摇头,一边忍不住偷偷自豪:“谁家孩子能对着黑板推导牛顿第二定律?”9岁半,他考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班,在高手如云的环境里依然成绩拔尖。

  12岁那年,高考572分,被中科大少年班破格录取,成为当年最年轻的新生。少年班的五年,成绩门门90分以上,年年奖学金,从物理、数学到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样样不落。

  老师说他“骄傲得不像话”,同学说他“不合群”,他只淡淡回应:“我都记在脑子里了,为什么还要写在纸上?”兴趣,是他唯一的驱动力。他说:“喜欢物理,因为它能解释世界。”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01年。那一年,尹希顺利完成了中科大五年制本科学业。不到18岁的他,拿到哈佛、MIT、普林斯顿的全额奖学金录取。

  哈佛物理系的录取信寄到家里的那天,是2001年7月的一个雨夜,尹希父母说:“去吧,去世界最顶尖的地方看看。”可他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哪里的物理研究最前沿?在哈佛,他继续“开挂”,五年内拿下物理学博士。

  2006年,哈佛甚至破例允许他留校做博士后。2008年,24岁的尹希成为哈佛物理系助理教授,一路高歌猛进。2015年,32岁的他晋升为哈佛大学正教授,创造历史。

  那年秋天,哈佛高能理论组的公告只有短短一句:“祝贺尹希晋升正教授。按理说,这样的人才,国家自然不会放任他飘在海外。可就在所有人以为他会衣锦还乡的时候,尹希却做出了意想不到的决定。

  32岁那年,尹希正式加入美国国籍。消息传回国内,舆论瞬间沸腾。有人说他“吃着中国的饭砸中国的锅”,有人说“科研无国界,哪里发展好去哪里”,还有人痛心疾首:“国家辛辛苦苦栽培你,你却投身他国。”

  面对质疑,尹希的回应很克制,只说:“科学无国界。”他没有反击、没有辩解,只是坦言:“美国同行密度高,讨论效率高,基础研究宽容度高,经费申请透明,评价体系关注质量。”

  在美国,他可以专心做研究,凌晨三点的实验室里依然灯火通明,随时都有人讨论公式。“搞科研,最怕的不是没钱,是没人敢说不同意见。”反观国内,科研氛围、资源分配、学术自由,的确还难以与美国比肩。

  2020年美国社会动荡、疫情肆虐,尹希依然选择留下。他说:“在美国,我能做自己想做的科学。”可回忆起小时候中国实验室的味道,他还是会愣神。那种熟悉的化学品气息,只有中国的实验室才有。只是如今,他已活成了“这般姿态”。

  2025年,尹希42岁,依然是哈佛大学物理系最年轻的正教授之一。在波士顿(专题)的家里,有妻子、有孩子,生活安稳。每天泡在哈佛实验楼里,一杯咖啡、几个公式,常常熬到天亮。穿着普通,头发乌黑,看不出一点教授的刻板形象。

  偶尔回国,也只是参加学术会议,更多时间都在研究弦理论。国内网友的不满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尹希一路享受着国家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后却为别国科研添砖加瓦。

  可现实就是这样,这些年,清华、北大(专题)、中科大等名校的“天才少年”太多都留在海外。据统计,国家公费留学归国率不到15%。“中国鸡下的蛋,最终归了国外。”这话虽扎心,却是事实。命运路口,每个人都没有标准答案。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尹希,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他这一路的孤独。他没有辩解,也没有后悔,只是坚持“做自己想做的科学”。这其中的深层考量,外人恐怕永远难以感同身受。

  如今的尹希,依然站在世界物理研究的最前沿。他没有忘记中国的起点,也没有在美国失去自我。科研的路,他走得极为孤独,也极为坚定。可那句“美国再乱,也不会回中国”,始终扎在许多国人心里。

  生活从来不是只有一种答案,真正的选择,不在于别人怎么看,而在于自己能否承受得起代价。也许你无法理解尹希的选择,也许你会为国家人才流失感到痛心。但时间会证明,岁月会告诉我们,真正让人才留下的,不是道德裹挟,而是环境和尊重。毕竟,谁不希望,未来有一天,最优秀的人才,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心无旁骛地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你怎么看?

美帝要感谢他家白牛廉颇把尹老师搞定了。 :lol:

x1 图片
回复

回到 “军事天地(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