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原读书听歌看电影版、电视版、Food版、Travel版,以及其他生活娱乐相关版面。
版主: kazaawang, wh
-
pascaldechin楼主
- 见习作家

- 帖子互动: 91
- 帖子: 378
-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16日 00:35
帖子
由 pascaldechin楼主 »
此帖转自 mzliew 在 军事天地(Military) 的帖子:关于杨-米尔斯的一个常见误解
在这几天的讨论里,常常有人讲什么李杨分手之后,杨又搞出来了更重要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而李就没有什么更大贡献了。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杨-米尔斯是1954年发表的,是杨在Brookhaven访问期间的事 (Phys. Rev. 96, 191 (1954))。当时李杨第一次分手,因为之前名字排序问题,有些不爽。而他俩因为研究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而开始第二次合作,已经是1956年的事情了。这次合作一直到两人60年代初撕逼而彻底结束。之所以很多人觉得杨-米尔斯是在parity violation之后的事,是因为杨-米尔斯在发表之初并不受重视,受重视是因为其他人在60年代的后继工作。可以说,杨李两个人在最终分手之后,都又做出了若干重要的工作,但两个人都再没有可以比肩之前最高点的工作了。这并不奇怪,他俩1962年撕逼的时候已经一个36,一个40了,黄金期已过。小爱搞出来GR也就是36,之后也没出啥更高水准的东东。
+2.00 积分 [版主 wh 发放的奖励]
标签/Tags:
-
wh(问号)
-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4166
- 帖子: 85938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帖子
由 wh(问号) »
pascaldechin 写了: 2025年 10月 20日 00:07
此帖转自 mzliew 在 军事天地(Military) 的帖子:关于杨-米尔斯的一个常见误解
在这几天的讨论里,常常有人讲什么李杨分手之后,杨又搞出来了更重要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而李就没有什么更大贡献了。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杨-米尔斯是1954年发表的,是杨在Brookhaven访问期间的事 (Phys. Rev. 96, 191 (1954))。当时李杨第一次分手,因为之前名字排序问题,有些不爽。而他俩因为研究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而开始第二次合作,已经是1956年的事情了。这次合作一直到两人60年代初撕逼而彻底结束。之所以很多人觉得杨-米尔斯是在parity violation之后的事,是因为杨-米尔斯在发表之初并不受重视,受重视是因为其他人在60年代的后继工作。可以说,杨李两个人在最终分手之后,都又做出了若干重要的工作,但两个人都再没有可以比肩之前最高点的工作了。这并不奇怪,他俩1962年撕逼的时候已经一个36,一个40了,黄金期已过。小爱搞出来GR也就是36,之后也没出啥更高水准的东东。
理解,登顶一次已经是终身成就了。
-
pascaldechin楼主
- 见习作家

- 帖子互动: 91
- 帖子: 378
-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16日 00:35
帖子
由 pascaldechin楼主 »
说起这个杨幂而死,确实也非常搞笑,历史真是经常跟人开玩笑:
- 杨幂而死是1954,宇称不守恒是1956. 中间隔的那年1955,发生了什么?杨幂而死和宇称不守恒有什么联系?
这个联系真是非常的偶然但也异常重要。杨幂而死发表之后,因为漏洞实在太多,完全没人重视。
泡利在杨做报告的时候把杨批评的体无完肤,其实是因为泡利自己已经做出了类似的版本,但碰到一个不能解释的现象,而泡利又对自己太苛刻,选择不发表。结果杨幂而死不管这些,直接发表了再说。
李政道看到了杨幂而死的论文后,对杨说,你这物理的基本图像基本概念都搞错了,杨自己也被说服了,然后两人联名发了一片文章,也就是李杨1955,说杨幂而死1954完全是错的。
这篇1955年的文章,就是杨李二人第一次分手之后的第一篇文章,正是这篇文章,导致两人重新合作,李在1956年把自己的突破想法毫无保留的告诉杨,又被杨激烈反对,但是杨又一次被说服,两人于是一起搞宇称不守恒。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美日科学家重新发现杨幂而死,打了很多补丁,终于变成了标准模型,目前物理界的最强模型。这些补丁后来得了七个诺贝尔奖,但是杨幂而死自己却没因此得奖,原因是大家也都认为他们多少有误打误撞的成分,自己也没想很清楚,而且后面那些补丁技术难度也非常之高;再加上毕竟老杨已经早就得过诺奖了,米尔斯又是个蹭的,所以不给他们也说得过去。
七十年代标准模型成型后,杨的历史地位就太高了,一般认为可能是仅次于三巨头(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之后的史上第四伟大物理学家了。这就比李政道高了至少两个数量级了。当然李政道的诺奖,在所有物理诺奖里面,也是最牛逼的5%,所以李政道的历史地位也是很高的,但架不住杨的运气眼光实在太好了。
所以杨幂而死被捧上天以后,最郁闷的当然是李了,尤其是之前还说服杨写文章说这是错的,还误打误撞因此重新合作最后帮杨得了诺奖(当然如果杨没有宇称的话,八十年代必然因为杨幂而死获奖)。所以李郁闷坏了,编了一个笑话,说杨幂而死本来号称是治心脏病的,结果心脏病没治好,却成了包治脚气的良药。这个笑话在学界是人所周知的,但编的实在太cheap了,因为刚好说反了。这说明李的人品也不咋地。
+6.00 积分 [版主 wh 发放的奖励]
-
赖美豪中(my pronouns: ha/ha)
- 论坛元老

2023年度优秀版主
- 帖子互动: 4534
- 帖子: 46684
-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6日 12:50
帖子
由 赖美豪中(my pronouns: ha/ha) »
她两获奖太早了,后面就分心了。杨李得奖以后马上就开始炒房去旅游讲学,基本没啥心思搞科研了
pascaldechin 写了: 2025年 10月 20日 00:07
此帖转自 mzliew 在 军事天地(Military) 的帖子:关于杨-米尔斯的一个常见误解
在这几天的讨论里,常常有人讲什么李杨分手之后,杨又搞出来了更重要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而李就没有什么更大贡献了。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杨-米尔斯是1954年发表的,是杨在Brookhaven访问期间的事 (Phys. Rev. 96, 191 (1954))。当时李杨第一次分手,因为之前名字排序问题,有些不爽。而他俩因为研究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而开始第二次合作,已经是1956年的事情了。这次合作一直到两人60年代初撕逼而彻底结束。之所以很多人觉得杨-米尔斯是在parity violation之后的事,是因为杨-米尔斯在发表之初并不受重视,受重视是因为其他人在60年代的后继工作。可以说,杨李两个人在最终分手之后,都又做出了若干重要的工作,但两个人都再没有可以比肩之前最高点的工作了。这并不奇怪,他俩1962年撕逼的时候已经一个36,一个40了,黄金期已过。小爱搞出来GR也就是36,之后也没出啥更高水准的东东。
If printing money would end poverty, printing diplomas would end stupidity.
-
赖美豪中(my pronouns: ha/ha)
- 论坛元老

2023年度优秀版主
- 帖子互动: 4534
- 帖子: 46684
-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6日 12:50
帖子
由 赖美豪中(my pronouns: ha/ha) »
差不多吧,yang-mills是歪打正着,主要是发的早,其实后面别人应该也能推出来
pascaldechin 写了: 2025年 10月 20日 17:18
说起这个杨幂而死,确实也非常搞笑,历史真是经常跟人开玩笑:
- 杨幂而死是1954,宇称不守恒是1956. 中间隔的那年1955,发生了什么?杨幂而死和宇称不守恒有什么联系?
这个联系真是非常的偶然但也异常重要。杨幂而死发表之后,因为漏洞实在太多,完全没人重视。
泡利在杨做报告的时候把杨批评的体无完肤,其实是因为泡利自己已经做出了类似的版本,但碰到一个不能解释的现象,而泡利又对自己太苛刻,选择不发表。结果杨幂而死不管这些,直接发表了再说。
李政道看到了杨幂而死的论文后,对杨说,你这物理的基本图像基本概念都搞错了,杨自己也被说服了,然后两人联名发了一片文章,也就是李杨1955,说杨幂而死1954完全是错的。
这篇1955年的文章,就是杨李二人第一次分手之后的第一篇文章,正是这篇文章,导致两人重新合作,李在1956年把自己的突破想法毫无保留的告诉杨,又被杨激烈反对,但是杨又一次被说服,两人于是一起搞宇称不守恒。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美日科学家重新发现杨幂而死,打了很多补丁,终于变成了标准模型,目前物理界的最强模型。这些补丁后来得了七个诺贝尔奖,但是杨幂而死自己却没因此得奖,原因是大家也都认为他们多少有误打误撞的成分,自己也没想很清楚,而且后面那些补丁技术难度也非常之高;再加上毕竟老杨已经早就得过诺奖了,米尔斯又是个蹭的,所以不给他们也说得过去。
七十年代标准模型成型后,杨的历史地位就太高了,一般认为可能是仅次于三巨头(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之后的史上第四伟大物理学家了。这就比李政道高了至少两个数量级了。当然李政道的诺奖,在所有物理诺奖里面,也是最牛逼的5%,所以李政道的历史地位也是很高的,但架不住杨的运气眼光实在太好了。
所以杨幂而死被捧上天以后,最郁闷的当然是李了,尤其是之前还说服杨写文章说这是错的,还误打误撞因此重新合作最后帮杨得了诺奖(当然如果杨没有宇称的话,八十年代必然因为杨幂而死获奖)。所以李郁闷坏了,编了一个笑话,说杨幂而死本来号称是治心脏病的,结果心脏病没治好,却成了包治脚气的良药。这个笑话在学界是人所周知的,但编的实在太cheap了,因为刚好说反了。这说明李的人品也不咋地。
If printing money would end poverty, printing diplomas would end stupidity.
-
wh(问号)
-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4166
- 帖子: 85938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帖子
由 wh(问号) »
赖美豪中 写了: 2025年 10月 20日 19:02
她两获奖太早了,后面就分心了。杨李得奖以后马上就开始炒房去旅游讲学,基本没啥心思搞科研了
炒房?得诺奖后赚钱的机会数不胜数,不至于炒房吧……
李在退休招待会上不是还分发自己的最新论文集吗?那应该还是做了不少研究吧,只是没有重量级的成就。
-
wh(问号)
-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4166
- 帖子: 85938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帖子
由 wh(问号) »
pascaldechin 写了: 2025年 10月 20日 17:18
说起这个杨幂而死,确实也非常搞笑,历史真是经常跟人开玩笑:
- 杨幂而死是1954,宇称不守恒是1956. 中间隔的那年1955,发生了什么?杨幂而死和宇称不守恒有什么联系?
这个联系真是非常的偶然但也异常重要。杨幂而死发表之后,因为漏洞实在太多,完全没人重视。
泡利在杨做报告的时候把杨批评的体无完肤,其实是因为泡利自己已经做出了类似的版本,但碰到一个不能解释的现象,而泡利又对自己太苛刻,选择不发表。结果杨幂而死不管这些,直接发表了再说。
李政道看到了杨幂而死的论文后,对杨说,你这物理的基本图像基本概念都搞错了,杨自己也被说服了,然后两人联名发了一片文章,也就是李杨1955,说杨幂而死1954完全是错的。
这篇1955年的文章,就是杨李二人第一次分手之后的第一篇文章,正是这篇文章,导致两人重新合作,李在1956年把自己的突破想法毫无保留的告诉杨,又被杨激烈反对,但是杨又一次被说服,两人于是一起搞宇称不守恒。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美日科学家重新发现杨幂而死,打了很多补丁,终于变成了标准模型,目前物理界的最强模型。这些补丁后来得了七个诺贝尔奖,但是杨幂而死自己却没因此得奖,原因是大家也都认为他们多少有误打误撞的成分,自己也没想很清楚,而且后面那些补丁技术难度也非常之高;再加上毕竟老杨已经早就得过诺奖了,米尔斯又是个蹭的,所以不给他们也说得过去。
七十年代标准模型成型后,杨的历史地位就太高了,一般认为可能是仅次于三巨头(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之后的史上第四伟大物理学家了。这就比李政道高了至少两个数量级了。当然李政道的诺奖,在所有物理诺奖里面,也是最牛逼的5%,所以李政道的历史地位也是很高的,但架不住杨的运气眼光实在太好了。
所以杨幂而死被捧上天以后,最郁闷的当然是李了,尤其是之前还说服杨写文章说这是错的,还误打误撞因此重新合作最后帮杨得了诺奖(当然如果杨没有宇称的话,八十年代必然因为杨幂而死获奖)。所以李郁闷坏了,编了一个笑话,说杨幂而死本来号称是治心脏病的,结果心脏病没治好,却成了包治脚气的良药。这个笑话在学界是人所周知的,但编的实在太cheap了,因为刚好说反了。这说明李的人品也不咋地。
你不是搞电脑的吗?怎么对物理那么熟? 
-
牧童
- 正式会员

- 帖子互动: 0
- 帖子: 12
- 注册时间: 2025年 10月 16日 04:50
帖子
由 牧童 »
-
altopalo
- 论坛精英

- 帖子互动: 916
- 帖子: 7484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5日 18:40
帖子
由 altopalo »
牧童 写了: 2025年 10月 21日 02:55
吴建雄做出的贡献应该怎么评价?哪位帮忙科普一下
听说是得罪了一起干活的英国人,被黑掉了
-
YL7983(A Yuan)
- 著名点评

- 帖子互动: 359
- 帖子: 4186
-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12日 13:43
帖子
由 YL7983(A Yuan) »
altopalo 写了: 2025年 10月 21日 05:53
听说是得罪了一起干活的英国人,被黑掉了
吴建雄把全部功劳归根为自己,称为她个人的实验
Double squeeze
-
wh(问号)
-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4166
- 帖子: 85938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帖子
由 wh(问号) »
YL7983 写了: 2025年 10月 21日 08:47
吴建雄把全部功劳归根为自己,称为她个人的实验
其实呢?
-
pascaldechin楼主
- 见习作家

- 帖子互动: 91
- 帖子: 378
-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16日 00:35
帖子
由 pascaldechin楼主 »
wh 写了: 2025年 10月 21日 23:35其实呢?
这是一部分的原因,据说吴健雄太aggressive,大家讨论文章写作的时候,她拿出了初稿,说我已经写好了,就我当第一作者把。其实她如果好好说,其他人也会同意她当一作的,以为毕竟是她提出要做的,也是她主导的。但是她先斩后奏,就让其他合作者非常不爽了。
另一部分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政道同时还让另外一个组也做实验验证,这样吴健雄的实验就没有唯一性了。而且李政道还在两个实验组之间串通,把一个组的进展告知另一个组。所以吴健雄其实也是被李政道给坑了。
-
pascaldechin楼主
- 见习作家

- 帖子互动: 91
- 帖子: 378
-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16日 00:35
帖子
由 pascaldechin楼主 »
wh 写了: 2025年 10月 21日 00:01
你不是搞电脑的吗?怎么对物理那么熟? 
我虽然不懂科学,但就好研究科学史上的各种八卦。。。
-
wh(问号)
-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4166
- 帖子: 85938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帖子
由 wh(问号) »
pascaldechin 写了: 2025年 10月 21日 23:47
我虽然不懂科学,但就好研究科学史上的各种八卦。。。
跟老鹰一样
不过我不知道老鹰学啥。你不想加乡版群啊?
-
wh(问号)
-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4166
- 帖子: 85938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帖子
由 wh(问号) »
pascaldechin 写了: 2025年 10月 21日 23:45
这是一部分的原因,据说吴健雄太aggressive,大家讨论文章写作的时候,她拿出了初稿,说我已经写好了,就我当第一作者把。其实她如果好好说,其他人也会同意她当一作的,以为毕竟是她提出要做的,也是她主导的。但是她先斩后奏,就让其他合作者非常不爽了。
另一部分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政道同时还让另外一个组也做实验验证,这样吴健雄的实验就没有唯一性了。而且李政道还在两个实验组之间串通,把一个组的进展告知另一个组。所以吴健雄其实也是被李政道给坑了。
李政道这样做是为了万无一失吗?做出来的结果更有普遍性?还是故意坑吴?吴知道第二个组吧?她也没反对?
-
pascaldechin楼主
- 见习作家

- 帖子互动: 91
- 帖子: 378
-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16日 00:35
帖子
由 pascaldechin楼主 »
wh 写了: 2025年 10月 22日 00:21
跟老鹰一样
不过我不知道老鹰学啥。你不想加乡版群啊?
乡版群是啥?
-
pascaldechin楼主
- 见习作家

- 帖子互动: 91
- 帖子: 378
-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16日 00:35
帖子
由 pascaldechin楼主 »
wh 写了: 2025年 10月 22日 00:23
李政道这样做是为了万无一失吗?做出来的结果更有普遍性?还是故意坑吴?吴知道第二个组吧?她也没反对?
李主观上当然不是为了坑吴,而是为了让自己的理论尽快得到验证,这样就可以拿诺奖了。
其实李杨重大突破的时候,他们自己早就知道,一旦得到实验验证,必定拿诺奖。
所以就最好让多个小组同时做,看谁先做出来,两个都做出来最好,有更多证据。
但对做实验的人,客观讲确实不公平,感觉被耍了。
李偷偷找第二个组做,也没有告知吴,却把吴的进展不断告知第二组。
第二组大受启发,结果也在很短时间内就做出来了。
杨的采访里面说,当时没人肯做这个实验,因为觉得肯定失败,没人相信李杨理论的正确性。
但吴健雄不然,她说,即使失败,也要检验一下这个理论。
+3.00 积分 [版主 wh 发放的奖励]
-
wh(问号)
-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4166
- 帖子: 85938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帖子
由 wh(问号) »
浙版微信群,我第一次看到你发帖就问你了,正好是我审批
你没回复,我以为你不想加,后来也没再问你。有才子、老鹰、mey、傻驴、疯鱼、水月、阿J、andy、mane、葱头等,还有弃婴 
-
Xiaofish(amzdealshq.com)
- 见习点评

- 帖子互动: 248
- 帖子: 1468
- 注册时间: 2025年 5月 4日 13:16
-
联系:
帖子
由 Xiaofish(amzdealshq.com) »
pascaldechin 写了: 2025年 10月 22日 00:30
李主观上当然不是为了坑吴,而是为了让自己的理论尽快得到验证,这样就可以拿诺奖了。
其实李杨重大突破的时候,他们自己早就知道,一旦得到实验验证,必定拿诺奖。
所以就最好让多个小组同时做,看谁先做出来,两个都做出来最好,有更多证据。
但对做实验的人,客观讲确实不公平,感觉被耍了。
李偷偷找第二个组做,也没有告知吴,却把吴的进展不断告知第二组。
第二组大受启发,结果也在很短时间内就做出来了。
杨的采访里面说,当时没人肯做这个实验,因为觉得肯定失败,没人相信李杨理论的正确性。
但吴健雄不然,她说,即使失败,也要检验一下这个理论。
不是这样子。老吴实验结果出来后,老李很兴奋,就在一个饭局上透露了。另外的组一听,差别竟然这么大,那么我们也能从另外角度做实验。就回去做了,而且他们很厚道,写文章时明确说是老吴先做了实验,也是听到老吴的结果后觉得有戏才做实验。
所以这件事没影响
-
wh(问号)
-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4166
- 帖子: 85938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帖子
由 wh(问号) »
Xiaofish 写了: 昨天 22:19
不是这样子。老吴实验结果出来后,老李很兴奋,就在一个饭局上透露了。另外的组一听,差别竟然这么大,那么我们也能从另外角度做实验。就回去做了,而且他们很厚道,写文章时明确说是老吴先做了实验,也是听到老吴的结果后觉得有戏才做实验。
所以这件事没影响
那另一组是李政道找来做实验的吗?两组实验都证明了同一个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