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 “矩阵乘法的最底层,还是排序”,如何理解?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说法。它触及了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中一个核心思想:复杂操作往往可以分解或归结为更基础、更通用的问题。
“矩阵乘法的最底层,还是排序” 这句话,并不是指矩阵乘法的数学定义(行点乘列)本身就是排序,而是指在算法设计和优化层面,一些最高效、最巧妙的矩阵乘法算法,其内核或关键步骤依赖于排序或与排序在计算上等价的操作。
下面我们从几个层面来深入理解这个观点:
1. 从“分而治之”的策略看
现代高性能矩阵乘法(如Strassen算法及其后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分治。它将巨大的矩阵分解成更小的块,然后通过一系列加、减、乘的组合来巧妙地减少乘法次数。
- 排序:最经典、最高效的排序算法(如归并排序、快速排序)也是基于分治 策略。它们将一个大问题(排序一个长列表)分解成小问题(排序子列表),然后再合并结果。
- 矩阵乘法:同样,Strassen算法将两个
n x n 的矩阵乘法,分解为7个 n/2 x n/2 的矩阵乘法和18个矩阵加法。这个过程可以递归进行。
在这个层面上,它们共享同一个算法设计的“灵魂”——分治。这个灵魂是解决许多大规模计算问题的基石。所以,当有人说“最底层是排序”时,他可能是在指它们共享这个最底层的算法范式。
2. 从“规约”的计算复杂性角度看
在计算复杂性理论中,规约 是一个核心概念。如果问题A可以转化为问题B来解决,那么我们就说A可以规约到B。这常常用来证明问题的难度。
- 一个具体的例子: 有一个著名的问题是“计算一个序列中的逆序对数量”(即有多少对
(i, j) 满足 i < j 且 a[i] > a[j])。这个问题的最优解法(基于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 O(n log n)。
- 关键联系: 研究人员发现,矩阵乘法问题可以规约到逆序对计数问题。这意味着,如果你有一个非常快速的计算逆序对的“黑盒子”,你就可以利用它来构造一个快速的矩阵乘法算法。
这个发现是震撼性的。它直接将一个看似是代数核心问题的矩阵乘法,与一个看似是组合核心问题的排序/逆序对计数联系了起来。从这个角度看,排序(或其变体)的能力,在计算上至少不弱于矩阵乘法。矩阵乘法的“底层”,确实可以建立在类似排序这样的操作之上。
3. 从实际计算和内存访问模式看
在硬件层面(特别是CPU缓存),数据的局部性 对性能有巨大影响。
- 排序:高效的排序算法(如归并排序)在设计时就会考虑数据访问模式,尽量让频繁访问的数据靠近在一起(空间局部性),以更好地利用CPU高速缓存。
- 矩阵乘法:一个朴素的三重循环矩阵乘法,其内存访问模式可能非常低效,会导致大量的缓存未命中,从而极大拖慢速度。
因此,优化矩阵乘法的关键一步就是“重组”或“排序”数据。通过调整循环顺序、使用分块技术,我们实际上是在对计算过程进行“排序”,使得在乘加运算进行时,需要的数据能连续地、成块地从内存加载到缓存中。这个过程,在思想和效果上,与为了高效排序而精心组织数据访问是高度一致的。
总结
“矩阵乘法的最底层,还是排序” 这句话,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
- 算法思想层面:两者都高度依赖于分而治之 这一底层算法设计范式。这是它们高效处理大规模问题的共同“灵魂”。
- 计算复杂性层面:存在理论上的规约,证明矩阵乘法可以转化为类似逆序对计数(排序的核心子问题)的问题。这表明排序在计算能力上是足够强大的基础操作。
- 工程优化层面:为了实现高性能计算,矩阵乘法必须优化其内存访问模式,这个过程本质上是对数据和计算步骤的一种 “排序”或“重组” ,以适配现代计算机的层次化存储结构。
所以,这句话不是一个字面上的数学等式,而是一个深刻的计算哲学观点:在追求计算极致的道路上,不同领域的高效算法最终会趋向于相似的底层原则和操作。排序,作为计算机科学中最基本、最被深入研究的问题之一,其思想和技巧渗透到了许多其他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包括像矩阵乘法这样的数值计算核心。
hci 写了: 2025年 10月 22日 14:03
展开说说排序为底层的矩阵乘法?矩阵乘法为核心的计算能取代以arithmetic和logic计算的为核心么?展开说说?
我咋觉得是反过来呢,几何思想取代不了算术和逻辑,最终几何要转成算术和逻辑才能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