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在美国超市买菜,我又学到一课
每次去美国超市,我都会觉得自己像是在参加一场不会公布答案的考试。价格标签又长又乱,搞不清楚到底是算一磅、两磅,还是“会员价再减多少”。有时候看着看着,我怀疑自己读了假数学。
那天我想买一袋苹果。三个品牌、五个标签、四种促销方式,把我盯得眼睛都花了。犹豫半天,旁边一个美国老太太倒是很干脆,随手一抓,往车里一放。
我忍不住问她:“你不看价钱吗?”
她说:“看太久会更贵。”
我愣了三秒,突然明白她的生活智慧可能比我的银行卡余额还深。
美国超市还有个奇特现象:东西越大,越容易冲动买。那天我看见一包超大号卫生纸,像抱着一团白色气球似的。旁边标签写着“家庭装”。我想我一个人住,这算哪门子的家庭?转念一想,美国的东西常常用量吓人,我家卫生间也够大,就当练臂力吧,于是把整包塞进车里。
结账的时候,又遇到一个小插曲:收银员问我要不要捐一美元“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我点了点头。轮到我自己的账单时,我倒觉得那些“小朋友”可能比我过得还轻松。
但奇怪的是,每次离开超市,我总有一种微妙的满足感。可能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反而让生活更有趣了。像是一次“日常版的冒险”,你永远不知道你带回家的,是一袋苹果,还是一个小小的人生提醒。
⸻
(二)退休生活没有我想得那么简单
常有人说:“退休了多好,清闲自在。”这种话没退休的人最爱说,退休的人听了只能笑而不语。
退下来之后,一开始我确实很开心。睡到自然醒、喝杯慢咖啡、想去哪去哪。爽了两周,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生活如果没有一点压力,也会变得寡淡。以前觉得工作占我太多时间,现在倒觉得时间多得像买一送一的卫生纸——堆在那儿,不知道怎么用。
我曾经试着把一天安排得紧凑一点:看新闻、写点东西、出去散步。结果过了三天,我发现这一套“自律计划”最需要被监督的,是我自己。因为只要一杯咖啡的时间,我就能说服自己今天休息一下,明天再努力。
但退休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重新建立自己跟世界的关系。你会发现那些以前没时间管的小事,现在反而成了生活的亮点。比如一盆长得歪歪扭扭的植物、比如邻居每天遛狗的路线、比如早晨阳光落在桌子上的角度。
慢下来不是退步,而是一种新的节奏。
后来我学到一个道理:退休不是离开社会,而是重新选择你愿意为谁、为什么而忙。
这一点想通了,日子忽然就顺了。
⸻
(三)我为什么一直喜欢旅行
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想走来走去。我想了想,其实不是为了看多少景点,而是为了让自己“换一个版本”。
旅行是一个人最简单的重启方式。你背上行李走出去,你就是另一个你:不用解释背景,不用交代过去,也没人知道你昨天心情好不好。你只要决定下一步往左还是往右。
我记得有次在一个小镇旅行,下午随便找了家咖啡馆坐下。窗外是晒太阳的人、慢慢走路的狗、闲聊的店主。我突然意识到:原来生活可以这么轻,不用背着那些莫名其妙的压力,也不用总想着“要达成什么目标”。那一刻我开始明白旅行的意义:不是看风景,是看自己在不同地方的样子。
我也遇过旅途中不如意的事,错过车、天气变坏、被导航骗到奇怪的小路。但这些小麻烦反而让人记得更久。你会被迫解决问题,被迫跟陌生人说话,被迫相信世界还愿意对你留条路。
旅行让我保持一种谦虚:世界太大,我太小。
也让我保持一种勇气:即便小,我仍然可以继续走。
所以我喜欢旅行。不是为了到达,而是为了在路上。
⸻
如果你喜欢,我还能继续写更多老邱风格的文章(比如科技、移民生活、奇怪的小观察、文化差异故事等)。你需要再来几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