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oer:记忆中的清华园

版主: kazaawangwh

wh(问号)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954
帖子: 8255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1 zuoer:记忆中的清华园

帖子 wh(问号)楼主 »

昨天翻旧帖时翻到的,给清华和北京的同学看 :D zuoer常发长帖美文。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803122 ... 31511.html

发信人: zuoer (阿珏~有多少水木可以重来),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记忆中的清华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19 14:48:10 2020, 美东)

记忆是不连续的片段。毕业20年,我有时回想起那些在园子里度过的日子,有很快乐的,也有不开心的,有闲得发慌的,也有忙得团团转的。但所有关于这些的记忆,都是断断续续的,一格一格的,像散乱插在旧相册里的照片,有的依然轮廓宛在,清晰如昨,有的却任凭我百般求索,终究还是无迹可寻。

如果让我回想起这许多桢照片中的一幅,我总是首先想起清华的主楼。那巍巍矗立在东校门的建筑,很有气势,或者说,很有压迫感,特别是阴天的日子。有人说是仿照苏联建筑,有人却说蓝本是美国的玉米地大学(UIUC)。1996年甫一开学,我记得所有六字班新生在主楼开大会,主题是加强心理建设,做好准备由地方中学的尖子生自由落体到全国一流的差等生。我听到前后左右窃窃私语主楼刚刚跳了一个,男生?女生?我也不敢问。只记得临行前中学教导主任告诉我上一届考上清华的学姐刚回家乡休学了一年,告别时主任看着我出门,眼神似乎别有深意的样子。如今回想起来我不记得新生欢迎大会具体都说了些什么,但我还记得提到心理辅导中心在10号楼,和加餐卡的地方在一起。。。似乎彰显着园子里心理与生理同等的重要性。

事实证明,这些预防针不是打得多余,而是远远不够。我华丽丽的自由落体甚至来不及“转体几周”拖延一下。在大一那些不无阴暗的日子,总是需要在主楼上通宵自习来做建筑制图的功课:手绘一号白图。现在看来这算是一项过时的学习,因为绘图已经全部使用 AutoCAD,可那个时候还是要求手绘粗细不同的线条代表不同的墙体,线条要求首尾粗细一致,图面整洁优美。不知是因为心浮还是手笨亦或两者兼有,我总是画得不合格,然后一再地被要求重画。主楼的8楼,有一个通宵教室。常常会有一些清华学生,出于种种的原因,和我一样需要在交图之前通宵加班。宿舍里9点熄灯的规定显然不具备这种豁出去用功的条件,于是大家都挤到这样唯一的一间教室来。我还清楚地记得,每次去的时候,我都抱着沉重而绝望的心情。爬到8楼的途中会经过无数楼梯转角出的落地窗,奇怪的是有的玻璃没了也不及时安装,似乎“方便”着“想不开”得同学。高空的北风从没有玻璃的窗户呼呼号号得刮进,令人心惊胆颤。我总是默默地把丁字尺和图纸铺在前面充当讲台的桌子上,因为那里有略微大一点的空间,然后开始不断的提醒自己,线条是不是连续,宽度是不是合格。越到深夜,人会陆陆续续越走越多,我常常奇怪他们都去了哪里,因为据说主楼十点以后是锁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探究过。一到入夜,楼梯上的灯都会熄灭,说不出的黑暗,我会吓得不敢走楼梯下楼。但有那么一次,我带了北大的好友一起来自习,我给她讲了我的猜疑,她胆子大,坚持要一探究竟。我们摸摸索索下到四楼还是五楼的光景,突然在黑暗中摸到面前有一扇铁栅栏门,似乎把整个楼梯锁住了,一声尖叫之后,我们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逃回了8楼,从此再没有兴起探索的念头。这些所谓的通宵自习,往往伴随着坚持到两三点之后,就趴在桌子上昏昏沉沉的入睡,可是日出之前总能醒过来。那些个日出的景象印象深刻至今: 微微发亮的天边,泛出了鱼肚白的颜色,中关村(?)高楼的身影微微先露了出来,最后太阳一跃而出,金光四射,好像眼前乱冒的金星。(到我们下一届,学弟学妹们虽然还上建筑制图,但再也不需要手工画一号白图了)。

度过了大一大二,适应了在清华“底层”的生活之后,记忆中的图片变得忙忙碌碌,却有些色彩:上课,自习,考G,考T之余,有时也会思亲想家,或为未来迷茫。遇到这种时候,我喜欢一个人走到荒岛上去。荒岛春晓是记忆中的一桢清华风景图片,也的确被印在我们那一年招生的宣传材料上,算是清华一景。岛上有很多人造景致,我独爱零零阁。拾阶而上,台阶的尽头是一个两层的亭子。名字也是有些来历的,因为清华都是按年份叫做几字班,他们那一届是和上一届一起毕业的(忘了原因),上一届是零级,他们就被叫做零零级。是亭为他们所建,所以被称作零零亭。亭有两层,我初到清华的时候,二层还不开放,后来才可以通过亭中央螺旋式的楼梯上去。站在零零阁的二层,荒岛的景色一览无余,也看得见校医院的一角。对少年人来说,实在是“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第一胜地。

其实我最喜欢的清华风景图片是在工字厅。大学后期借常常背红宝书的名义去那里看花。工字厅里有两株很大很漂亮的玉兰花,据说和颐和园的玉兰年代差不多久远。玉兰在后进的院子里,要穿过有曲廊的前进,走到里面的院落里去。路上会经过一间办公室,写着校长办公室。房子是以前的式样,古色古香的,只有空调机悬在红棱窗扇的下方,呼呼得向外吹着热风。我也偷偷向里面张望过,装修和陈设都非常的现代化。但没亲眼见过校长在里面办公,心里常常琢磨:在这样清雅的王府旧院案牍劳形,也算别有风味吧?记忆中在后边的院子里,靠左边的有一小片竹子,夏天走过去总是很阴凉的;靠右边的院子里则长着玉兰。也许是有年头的关系,这里的玉兰树长得比四教后面的粗壮的多,一到开花的季节,满树繁花似雪。玉兰附近的蜜蜂比赏花的人多,每每既让我独享花色,又不无浪费时间--这些下午本应和其他学生一样,在三教四教自习的--的一点负罪感。工字厅前面种着一排紫薇,但我总觉得那花的样子并没有美到可以被叫做"紫薇"这样好听的名字。

说到清华园的花景,最著名的自然是荷塘月色里的荷花,然而看得最多的还是三教四教周边附近的花儿--毕竟自习的时候,出来在附近转一转消磨时间,不是更经常吗?四教后面所谓的牡丹花坛,是一处消闲十几到几十分钟的好地方。有石桌椅,可以买瓶饮料坐在那里慢慢的喝,四处观望。靠墙种着一排紫荆,春天开出粉紫色的小花,密密麻麻的挤满整个枝条。牡丹的花期似乎不算长,倒是旁边花坛的单瓣月季如火如荼的开满整个春夏季节。如果往学堂的方向略走一走,有几个填着泥土的水泥方框里种着元宝枫,秋天叶子红了,结出的果实象个倒着的小元宝。再往前走到学堂,路口有一个西式的花亭,夏天会长满绿色藤蔓,有一种很荒凉的感觉。亭子上面似乎有个小坡,坡顶不知出于什么样的想法放着一张孤零零的石凳。我从没有见人坐到上面去过!四月份的时候,那个小坡上开满了二月兰,密密匝匝,铺满每一寸土地。

教学楼周边繁花盛开,宿舍楼前银杏成行,就是每天来去匆匆的主干道两边,也列队着高大笔直的白杨。但一进入本科的宿舍楼里,就变成了旧社会上海的小弄堂。走廊里昏黄的灯光,两侧总是高高挂着还在滴水的衣服,让人有时心生沮丧。本科毕业读研究生的时候搬到30号楼,宿舍条件有所改善。首先有个阳台,虽说不上非常赏心悦目--因为大部分的地方都堆着我们的杂物—但有了一个凭栏远眺的地方。夏日的夜晚,我总会站到阳台的一角,靠着栏杆向外望。记忆中炎热了一天的园子到夜晚,总是深蓝色的夜空,月亮悬挂在施工中的游泳馆上空,银色的光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宿舍里通向阳台的纱门在夏天总是半开着,身后能感到从宿舍里传来的一股接一股的热浪,但是也有略微清凉的夜风从身前掠过,伴随着篮球场边啪啪的打球声和干道两边杨树叶子哗啦啦的声音,像是夏天的小夜曲。有的时候,室友也会出来,和我一同在阳台上吹风。彼时彼刻,风轻月明,即使是理工科的女生,也绝不会谈起试验和学术的话题,随便说些女生之间的闲话八卦,不是私房话也是私房话。我一点都不能回忆起任何一段的对话了,只是留恋那种感觉。温柔感性,易于触动,犹如夏夜晚风。

二十年白驹过隙,往事历历,雪泥鸿爪。昔日的同窗同寝,如今都四散在不同的地方。在园子里度过的七年也就只余了断断续续的回忆。这些不连续的,却又难于抹去的记忆,就好像用岁月的墨水写下的文字,虽然书页发黄,墨水褪色,甚至有些段落已经无法辨认,可我有时还是会想起那些曾经在文字中鲜活过的日子,触动过的感觉,遗留下的痕迹;而在那其中飘浮过的花香,缠绕过的情感,行走过的地方。。。就是我记忆中的清华园.
nh_on_the_trieste
已冻结已冻结
帖子互动: 0
帖子: 28
注册时间: 2024年 4月 9日 16:51

#2 Re: zuoer:记忆中的清华园

帖子 nh_on_the_trieste »

wh 写了: 2024年 4月 11日 15:01 昨天翻旧帖时翻到的,给清华和北京的同学看 :D zuoer常发长帖美文。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803122 ... 31511.html

发信人: zuoer (阿珏~有多少水木可以重来),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记忆中的清华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19 14:48:10 2020, 美东)

记忆是不连续的片段。毕业20年,我有时回想起那些在园子里度过的日子,有很快乐的,也有不开心的,有闲得发慌的,也有忙得团团转的。但所有关于这些的记忆,都是断断续续的,一格一格的,像散乱插在旧相册里的照片,有的依然轮廓宛在,清晰如昨,有的却任凭我百般求索,终究还是无迹可寻。

如果让我回想起这许多桢照片中的一幅,我总是首先想起清华的主楼。那巍巍矗立在东校门的建筑,很有气势,或者说,很有压迫感,特别是阴天的日子。有人说是仿照苏联建筑,有人却说蓝本是美国的玉米地大学(UIUC)。1996年甫一开学,我记得所有六字班新生在主楼开大会,主题是加强心理建设,做好准备由地方中学的尖子生自由落体到全国一流的差等生。我听到前后左右窃窃私语主楼刚刚跳了一个,男生?女生?我也不敢问。只记得临行前中学教导主任告诉我上一届考上清华的学姐刚回家乡休学了一年,告别时主任看着我出门,眼神似乎别有深意的样子。如今回想起来我不记得新生欢迎大会具体都说了些什么,但我还记得提到心理辅导中心在10号楼,和加餐卡的地方在一起。。。似乎彰显着园子里心理与生理同等的重要性。

事实证明,这些预防针不是打得多余,而是远远不够。我华丽丽的自由落体甚至来不及“转体几周”拖延一下。在大一那些不无阴暗的日子,总是需要在主楼上通宵自习来做建筑制图的功课:手绘一号白图。现在看来这算是一项过时的学习,因为绘图已经全部使用 AutoCAD,可那个时候还是要求手绘粗细不同的线条代表不同的墙体,线条要求首尾粗细一致,图面整洁优美。不知是因为心浮还是手笨亦或两者兼有,我总是画得不合格,然后一再地被要求重画。主楼的8楼,有一个通宵教室。常常会有一些清华学生,出于种种的原因,和我一样需要在交图之前通宵加班。宿舍里9点熄灯的规定显然不具备这种豁出去用功的条件,于是大家都挤到这样唯一的一间教室来。我还清楚地记得,每次去的时候,我都抱着沉重而绝望的心情。爬到8楼的途中会经过无数楼梯转角出的落地窗,奇怪的是有的玻璃没了也不及时安装,似乎“方便”着“想不开”得同学。高空的北风从没有玻璃的窗户呼呼号号得刮进,令人心惊胆颤。我总是默默地把丁字尺和图纸铺在前面充当讲台的桌子上,因为那里有略微大一点的空间,然后开始不断的提醒自己,线条是不是连续,宽度是不是合格。越到深夜,人会陆陆续续越走越多,我常常奇怪他们都去了哪里,因为据说主楼十点以后是锁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探究过。一到入夜,楼梯上的灯都会熄灭,说不出的黑暗,我会吓得不敢走楼梯下楼。但有那么一次,我带了北大的好友一起来自习,我给她讲了我的猜疑,她胆子大,坚持要一探究竟。我们摸摸索索下到四楼还是五楼的光景,突然在黑暗中摸到面前有一扇铁栅栏门,似乎把整个楼梯锁住了,一声尖叫之后,我们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逃回了8楼,从此再没有兴起探索的念头。这些所谓的通宵自习,往往伴随着坚持到两三点之后,就趴在桌子上昏昏沉沉的入睡,可是日出之前总能醒过来。那些个日出的景象印象深刻至今: 微微发亮的天边,泛出了鱼肚白的颜色,中关村(?)高楼的身影微微先露了出来,最后太阳一跃而出,金光四射,好像眼前乱冒的金星。(到我们下一届,学弟学妹们虽然还上建筑制图,但再也不需要手工画一号白图了)。

度过了大一大二,适应了在清华“底层”的生活之后,记忆中的图片变得忙忙碌碌,却有些色彩:上课,自习,考G,考T之余,有时也会思亲想家,或为未来迷茫。遇到这种时候,我喜欢一个人走到荒岛上去。荒岛春晓是记忆中的一桢清华风景图片,也的确被印在我们那一年招生的宣传材料上,算是清华一景。岛上有很多人造景致,我独爱零零阁。拾阶而上,台阶的尽头是一个两层的亭子。名字也是有些来历的,因为清华都是按年份叫做几字班,他们那一届是和上一届一起毕业的(忘了原因),上一届是零级,他们就被叫做零零级。是亭为他们所建,所以被称作零零亭。亭有两层,我初到清华的时候,二层还不开放,后来才可以通过亭中央螺旋式的楼梯上去。站在零零阁的二层,荒岛的景色一览无余,也看得见校医院的一角。对少年人来说,实在是“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第一胜地。

其实我最喜欢的清华风景图片是在工字厅。大学后期借常常背红宝书的名义去那里看花。工字厅里有两株很大很漂亮的玉兰花,据说和颐和园的玉兰年代差不多久远。玉兰在后进的院子里,要穿过有曲廊的前进,走到里面的院落里去。路上会经过一间办公室,写着校长办公室。房子是以前的式样,古色古香的,只有空调机悬在红棱窗扇的下方,呼呼得向外吹着热风。我也偷偷向里面张望过,装修和陈设都非常的现代化。但没亲眼见过校长在里面办公,心里常常琢磨:在这样清雅的王府旧院案牍劳形,也算别有风味吧?记忆中在后边的院子里,靠左边的有一小片竹子,夏天走过去总是很阴凉的;靠右边的院子里则长着玉兰。也许是有年头的关系,这里的玉兰树长得比四教后面的粗壮的多,一到开花的季节,满树繁花似雪。玉兰附近的蜜蜂比赏花的人多,每每既让我独享花色,又不无浪费时间--这些下午本应和其他学生一样,在三教四教自习的--的一点负罪感。工字厅前面种着一排紫薇,但我总觉得那花的样子并没有美到可以被叫做"紫薇"这样好听的名字。

说到清华园的花景,最著名的自然是荷塘月色里的荷花,然而看得最多的还是三教四教周边附近的花儿--毕竟自习的时候,出来在附近转一转消磨时间,不是更经常吗?四教后面所谓的牡丹花坛,是一处消闲十几到几十分钟的好地方。有石桌椅,可以买瓶饮料坐在那里慢慢的喝,四处观望。靠墙种着一排紫荆,春天开出粉紫色的小花,密密麻麻的挤满整个枝条。牡丹的花期似乎不算长,倒是旁边花坛的单瓣月季如火如荼的开满整个春夏季节。如果往学堂的方向略走一走,有几个填着泥土的水泥方框里种着元宝枫,秋天叶子红了,结出的果实象个倒着的小元宝。再往前走到学堂,路口有一个西式的花亭,夏天会长满绿色藤蔓,有一种很荒凉的感觉。亭子上面似乎有个小坡,坡顶不知出于什么样的想法放着一张孤零零的石凳。我从没有见人坐到上面去过!四月份的时候,那个小坡上开满了二月兰,密密匝匝,铺满每一寸土地。

教学楼周边繁花盛开,宿舍楼前银杏成行,就是每天来去匆匆的主干道两边,也列队着高大笔直的白杨。但一进入本科的宿舍楼里,就变成了旧社会上海的小弄堂。走廊里昏黄的灯光,两侧总是高高挂着还在滴水的衣服,让人有时心生沮丧。本科毕业读研究生的时候搬到30号楼,宿舍条件有所改善。首先有个阳台,虽说不上非常赏心悦目--因为大部分的地方都堆着我们的杂物—但有了一个凭栏远眺的地方。夏日的夜晚,我总会站到阳台的一角,靠着栏杆向外望。记忆中炎热了一天的园子到夜晚,总是深蓝色的夜空,月亮悬挂在施工中的游泳馆上空,银色的光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宿舍里通向阳台的纱门在夏天总是半开着,身后能感到从宿舍里传来的一股接一股的热浪,但是也有略微清凉的夜风从身前掠过,伴随着篮球场边啪啪的打球声和干道两边杨树叶子哗啦啦的声音,像是夏天的小夜曲。有的时候,室友也会出来,和我一同在阳台上吹风。彼时彼刻,风轻月明,即使是理工科的女生,也绝不会谈起试验和学术的话题,随便说些女生之间的闲话八卦,不是私房话也是私房话。我一点都不能回忆起任何一段的对话了,只是留恋那种感觉。温柔感性,易于触动,犹如夏夜晚风。

二十年白驹过隙,往事历历,雪泥鸿爪。昔日的同窗同寝,如今都四散在不同的地方。在园子里度过的七年也就只余了断断续续的回忆。这些不连续的,却又难于抹去的记忆,就好像用岁月的墨水写下的文字,虽然书页发黄,墨水褪色,甚至有些段落已经无法辨认,可我有时还是会想起那些曾经在文字中鲜活过的日子,触动过的感觉,遗留下的痕迹;而在那其中飘浮过的花香,缠绕过的情感,行走过的地方。。。就是我记忆中的清华园.
垃圾外f学校!
wh(问号)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954
帖子: 8255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3 Re: zuoer:记忆中的清华园

帖子 wh(问号)楼主 »

nh_on_the_trieste 写了: 2024年 4月 11日 17:59 垃圾外f学校!
……清华女生很少吧?
shale
职业作家
职业作家
帖子互动: 141
帖子: 461
注册时间: 2023年 1月 18日 10:53

#4 Re: zuoer:记忆中的清华园

帖子 shale »

记忆是否有差?
仿照UIUC的是1920年建成的清华大礼堂,因为是同一个设计师好像。主楼是1949之后仿苏联莫斯科大学建的,本来计划和莫斯科大学一样有个尖顶,后来经济困难取消了。主楼所在的东门广场都是有钱的系:经管、电子、计算机等等。二校门、清华学堂那些优美建筑附近的反而是些穷系,水利、热能等等。
20年前,清华随便进,工字厅也是随便进。工字厅前面的草坪,后面的荷塘,有多少美好回忆。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不是这篇文章,我都忘了零零阁的存在了。
仅仅从硬件来说,清华是中国第一校园,当之无愧。

+2.00 积分 [版主 wh 发放的奖励]
x2 图片
RJZN(人间指南)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300
帖子: 2071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27日 10:13

#5 Re: zuoer:记忆中的清华园

帖子 RJZN(人间指南) »

明天再细看,今天歇了。

PS. 我不是清华的,清华读书太辛苦,记得伙食不错,当年读书的时候经常去清华找同学蹭食堂饭。
RJZN(人间指南)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300
帖子: 2071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27日 10:13

#6 Re: zuoer:记忆中的清华园

帖子 RJZN(人间指南) »

有多少水木可以重来 - 看到这句,得贴首歌再去睡。

头像
tdm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818
帖子: 902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9日 19:21

#7 Re: zuoer:记忆中的清华园

帖子 tdm »

wh 写了: 2024年 4月 11日 18:20 ……清华女生很少吧?
而且外嫁比例非常低。可能远低于北大。
头像
tdm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818
帖子: 902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9日 19:21

#8 Re: zuoer:记忆中的清华园

帖子 tdm »

RJZN 写了: 2024年 4月 11日 23:15 有多少水木可以重来 - 看到这句,得贴首歌再去睡。

感觉没有王菲唱得好呀。
wh(问号)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954
帖子: 8255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9 Re: zuoer:记忆中的清华园

帖子 wh(问号)楼主 »

tdm 写了: 2024年 4月 12日 00:24 而且外嫁比例非常低。可能远低于北大。
你咋知道?你也是清华的?
friend
见习点评
见习点评
帖子互动: 131
帖子: 1758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21:38

#10 Re: zuoer:记忆中的清华园

帖子 friend »

shale 写了: 2024年 4月 11日 22:56 记忆是否有差?
仿照UIUC的是1920年建成的清华大礼堂,因为是同一个设计师好像。主楼是1949之后仿苏联莫斯科大学建的,本来计划和莫斯科大学一样有个尖顶,后来经济困难取消了。主楼所在的东门广场都是有钱的系:经管、电子、计算机等等。二校门、清华学堂那些优美建筑附近的反而是些穷系,水利、热能等等。
20年前,清华随便进,工字厅也是随便进。工字厅前面的草坪,后面的荷塘,有多少美好回忆。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不是这篇文章,我都忘了零零阁的存在了。
仅仅从硬件来说,清华是中国第一校园,当之无愧。
我2010年七月多回国,去工字厅看看。那时候好像放假了,没什么人。突然出现个学生模样的人把我叫住,老师,您需要什么帮忙吗?我一愣,朝他摇摇头。随即一想,我都被叫做老师了?再一想,可不是么。

而且,把清华园简称园子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兴起的。我的印象中北大的喜欢把燕园简称园子。

+2.00 积分 [版主 wh 发放的奖励]
wh(问号)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954
帖子: 8255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11 Re: zuoer:记忆中的清华园

帖子 wh(问号)楼主 »

shale 写了: 2024年 4月 11日 22:56 记忆是否有差?
仿照UIUC的是1920年建成的清华大礼堂,因为是同一个设计师好像。主楼是1949之后仿苏联莫斯科大学建的,本来计划和莫斯科大学一样有个尖顶,后来经济困难取消了。主楼所在的东门广场都是有钱的系:经管、电子、计算机等等。二校门、清华学堂那些优美建筑附近的反而是些穷系,水利、热能等等。
20年前,清华随便进,工字厅也是随便进。工字厅前面的草坪,后面的荷塘,有多少美好回忆。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不是这篇文章,我都忘了零零阁的存在了。
仅仅从硬件来说,清华是中国第一校园,当之无愧。
荷塘是不是有两片?记得清华同学这么说,好像一大一小?
还记得王国维纪念碑。
前些年去过,记得北大需要登记才能进,清华好像也要?清华都是西洋建筑,比较宏大气派。北大都是瓦顶飞檐的传统小楼,比较古色古香。
什么方面的硬件?
wh(问号)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954
帖子: 8255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12 Re: zuoer:记忆中的清华园

帖子 wh(问号)楼主 »

RJZN 写了: 2024年 4月 11日 23:12 明天再细看,今天歇了。

PS. 我不是清华的,清华读书太辛苦,记得伙食不错,当年读书的时候经常去清华找同学蹭食堂饭。
啊,那怎么跟李健说上话的?
清华食堂没印象了,只记得校门外不远的醉爱,是娃哈哈老板的女儿开的,贼贵,不过很正宗的南方菜。
北大食堂给我印象很好,大爱京东肉饼。我同学爱吃番茄花卷 :D
人大食堂二楼很豪华,在那里吃了河豚鱼 :D
longtian
知名作家
知名作家
帖子互动: 75
帖子: 1158
注册时间: 2023年 5月 12日 16:15

#13 Re: zuoer:记忆中的清华园

帖子 longtian »

暑假回去看看
wh 写了: 2024年 4月 11日 15:01 昨天翻旧帖时翻到的,给清华和北京的同学看 :D zuoer常发长帖美文。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803122 ... 31511.html

发信人: zuoer (阿珏~有多少水木可以重来),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记忆中的清华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19 14:48:10 2020, 美东)

记忆是不连续的片段。毕业20年,我有时回想起那些在园子里度过的日子,有很快乐的,也有不开心的,有闲得发慌的,也有忙得团团转的。但所有关于这些的记忆,都是断断续续的,一格一格的,像散乱插在旧相册里的照片,有的依然轮廓宛在,清晰如昨,有的却任凭我百般求索,终究还是无迹可寻。

如果让我回想起这许多桢照片中的一幅,我总是首先想起清华的主楼。那巍巍矗立在东校门的建筑,很有气势,或者说,很有压迫感,特别是阴天的日子。有人说是仿照苏联建筑,有人却说蓝本是美国的玉米地大学(UIUC)。1996年甫一开学,我记得所有六字班新生在主楼开大会,主题是加强心理建设,做好准备由地方中学的尖子生自由落体到全国一流的差等生。我听到前后左右窃窃私语主楼刚刚跳了一个,男生?女生?我也不敢问。只记得临行前中学教导主任告诉我上一届考上清华的学姐刚回家乡休学了一年,告别时主任看着我出门,眼神似乎别有深意的样子。如今回想起来我不记得新生欢迎大会具体都说了些什么,但我还记得提到心理辅导中心在10号楼,和加餐卡的地方在一起。。。似乎彰显着园子里心理与生理同等的重要性。

事实证明,这些预防针不是打得多余,而是远远不够。我华丽丽的自由落体甚至来不及“转体几周”拖延一下。在大一那些不无阴暗的日子,总是需要在主楼上通宵自习来做建筑制图的功课:手绘一号白图。现在看来这算是一项过时的学习,因为绘图已经全部使用 AutoCAD,可那个时候还是要求手绘粗细不同的线条代表不同的墙体,线条要求首尾粗细一致,图面整洁优美。不知是因为心浮还是手笨亦或两者兼有,我总是画得不合格,然后一再地被要求重画。主楼的8楼,有一个通宵教室。常常会有一些清华学生,出于种种的原因,和我一样需要在交图之前通宵加班。宿舍里9点熄灯的规定显然不具备这种豁出去用功的条件,于是大家都挤到这样唯一的一间教室来。我还清楚地记得,每次去的时候,我都抱着沉重而绝望的心情。爬到8楼的途中会经过无数楼梯转角出的落地窗,奇怪的是有的玻璃没了也不及时安装,似乎“方便”着“想不开”得同学。高空的北风从没有玻璃的窗户呼呼号号得刮进,令人心惊胆颤。我总是默默地把丁字尺和图纸铺在前面充当讲台的桌子上,因为那里有略微大一点的空间,然后开始不断的提醒自己,线条是不是连续,宽度是不是合格。越到深夜,人会陆陆续续越走越多,我常常奇怪他们都去了哪里,因为据说主楼十点以后是锁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探究过。一到入夜,楼梯上的灯都会熄灭,说不出的黑暗,我会吓得不敢走楼梯下楼。但有那么一次,我带了北大的好友一起来自习,我给她讲了我的猜疑,她胆子大,坚持要一探究竟。我们摸摸索索下到四楼还是五楼的光景,突然在黑暗中摸到面前有一扇铁栅栏门,似乎把整个楼梯锁住了,一声尖叫之后,我们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逃回了8楼,从此再没有兴起探索的念头。这些所谓的通宵自习,往往伴随着坚持到两三点之后,就趴在桌子上昏昏沉沉的入睡,可是日出之前总能醒过来。那些个日出的景象印象深刻至今: 微微发亮的天边,泛出了鱼肚白的颜色,中关村(?)高楼的身影微微先露了出来,最后太阳一跃而出,金光四射,好像眼前乱冒的金星。(到我们下一届,学弟学妹们虽然还上建筑制图,但再也不需要手工画一号白图了)。

度过了大一大二,适应了在清华“底层”的生活之后,记忆中的图片变得忙忙碌碌,却有些色彩:上课,自习,考G,考T之余,有时也会思亲想家,或为未来迷茫。遇到这种时候,我喜欢一个人走到荒岛上去。荒岛春晓是记忆中的一桢清华风景图片,也的确被印在我们那一年招生的宣传材料上,算是清华一景。岛上有很多人造景致,我独爱零零阁。拾阶而上,台阶的尽头是一个两层的亭子。名字也是有些来历的,因为清华都是按年份叫做几字班,他们那一届是和上一届一起毕业的(忘了原因),上一届是零级,他们就被叫做零零级。是亭为他们所建,所以被称作零零亭。亭有两层,我初到清华的时候,二层还不开放,后来才可以通过亭中央螺旋式的楼梯上去。站在零零阁的二层,荒岛的景色一览无余,也看得见校医院的一角。对少年人来说,实在是“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第一胜地。

其实我最喜欢的清华风景图片是在工字厅。大学后期借常常背红宝书的名义去那里看花。工字厅里有两株很大很漂亮的玉兰花,据说和颐和园的玉兰年代差不多久远。玉兰在后进的院子里,要穿过有曲廊的前进,走到里面的院落里去。路上会经过一间办公室,写着校长办公室。房子是以前的式样,古色古香的,只有空调机悬在红棱窗扇的下方,呼呼得向外吹着热风。我也偷偷向里面张望过,装修和陈设都非常的现代化。但没亲眼见过校长在里面办公,心里常常琢磨:在这样清雅的王府旧院案牍劳形,也算别有风味吧?记忆中在后边的院子里,靠左边的有一小片竹子,夏天走过去总是很阴凉的;靠右边的院子里则长着玉兰。也许是有年头的关系,这里的玉兰树长得比四教后面的粗壮的多,一到开花的季节,满树繁花似雪。玉兰附近的蜜蜂比赏花的人多,每每既让我独享花色,又不无浪费时间--这些下午本应和其他学生一样,在三教四教自习的--的一点负罪感。工字厅前面种着一排紫薇,但我总觉得那花的样子并没有美到可以被叫做"紫薇"这样好听的名字。

说到清华园的花景,最著名的自然是荷塘月色里的荷花,然而看得最多的还是三教四教周边附近的花儿--毕竟自习的时候,出来在附近转一转消磨时间,不是更经常吗?四教后面所谓的牡丹花坛,是一处消闲十几到几十分钟的好地方。有石桌椅,可以买瓶饮料坐在那里慢慢的喝,四处观望。靠墙种着一排紫荆,春天开出粉紫色的小花,密密麻麻的挤满整个枝条。牡丹的花期似乎不算长,倒是旁边花坛的单瓣月季如火如荼的开满整个春夏季节。如果往学堂的方向略走一走,有几个填着泥土的水泥方框里种着元宝枫,秋天叶子红了,结出的果实象个倒着的小元宝。再往前走到学堂,路口有一个西式的花亭,夏天会长满绿色藤蔓,有一种很荒凉的感觉。亭子上面似乎有个小坡,坡顶不知出于什么样的想法放着一张孤零零的石凳。我从没有见人坐到上面去过!四月份的时候,那个小坡上开满了二月兰,密密匝匝,铺满每一寸土地。

教学楼周边繁花盛开,宿舍楼前银杏成行,就是每天来去匆匆的主干道两边,也列队着高大笔直的白杨。但一进入本科的宿舍楼里,就变成了旧社会上海的小弄堂。走廊里昏黄的灯光,两侧总是高高挂着还在滴水的衣服,让人有时心生沮丧。本科毕业读研究生的时候搬到30号楼,宿舍条件有所改善。首先有个阳台,虽说不上非常赏心悦目--因为大部分的地方都堆着我们的杂物—但有了一个凭栏远眺的地方。夏日的夜晚,我总会站到阳台的一角,靠着栏杆向外望。记忆中炎热了一天的园子到夜晚,总是深蓝色的夜空,月亮悬挂在施工中的游泳馆上空,银色的光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宿舍里通向阳台的纱门在夏天总是半开着,身后能感到从宿舍里传来的一股接一股的热浪,但是也有略微清凉的夜风从身前掠过,伴随着篮球场边啪啪的打球声和干道两边杨树叶子哗啦啦的声音,像是夏天的小夜曲。有的时候,室友也会出来,和我一同在阳台上吹风。彼时彼刻,风轻月明,即使是理工科的女生,也绝不会谈起试验和学术的话题,随便说些女生之间的闲话八卦,不是私房话也是私房话。我一点都不能回忆起任何一段的对话了,只是留恋那种感觉。温柔感性,易于触动,犹如夏夜晚风。

二十年白驹过隙,往事历历,雪泥鸿爪。昔日的同窗同寝,如今都四散在不同的地方。在园子里度过的七年也就只余了断断续续的回忆。这些不连续的,却又难于抹去的记忆,就好像用岁月的墨水写下的文字,虽然书页发黄,墨水褪色,甚至有些段落已经无法辨认,可我有时还是会想起那些曾经在文字中鲜活过的日子,触动过的感觉,遗留下的痕迹;而在那其中飘浮过的花香,缠绕过的情感,行走过的地方。。。就是我记忆中的清华园.
头像
Casper
见习点评
见习点评
帖子互动: 194
帖子: 1294
注册时间: 2024年 2月 24日 12:50

#14 Re: zuoer:记忆中的清华园

帖子 Casper »

清华里有一座建筑叫旧水利馆,简称旧水,现在还在吗?以前我上晚自习出门的晚,旧水是能找到空座位的最后希望。 :D
wh 写了: 2024年 4月 11日 15:01 昨天翻旧帖时翻到的,给清华和北京的同学看 :D zuoer常发长帖美文。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803122 ... 31511.html

发信人: zuoer (阿珏~有多少水木可以重来),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记忆中的清华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19 14:48:10 2020, 美东)

记忆是不连续的片段。毕业20年,我有时回想起那些在园子里度过的日子,有很快乐的,也有不开心的,有闲得发慌的,也有忙得团团转的。但所有关于这些的记忆,都是断断续续的,一格一格的,像散乱插在旧相册里的照片,有的依然轮廓宛在,清晰如昨,有的却任凭我百般求索,终究还是无迹可寻。

如果让我回想起这许多桢照片中的一幅,我总是首先想起清华的主楼。那巍巍矗立在东校门的建筑,很有气势,或者说,很有压迫感,特别是阴天的日子。有人说是仿照苏联建筑,有人却说蓝本是美国的玉米地大学(UIUC)。1996年甫一开学,我记得所有六字班新生在主楼开大会,主题是加强心理建设,做好准备由地方中学的尖子生自由落体到全国一流的差等生。我听到前后左右窃窃私语主楼刚刚跳了一个,男生?女生?我也不敢问。只记得临行前中学教导主任告诉我上一届考上清华的学姐刚回家乡休学了一年,告别时主任看着我出门,眼神似乎别有深意的样子。如今回想起来我不记得新生欢迎大会具体都说了些什么,但我还记得提到心理辅导中心在10号楼,和加餐卡的地方在一起。。。似乎彰显着园子里心理与生理同等的重要性。

事实证明,这些预防针不是打得多余,而是远远不够。我华丽丽的自由落体甚至来不及“转体几周”拖延一下。在大一那些不无阴暗的日子,总是需要在主楼上通宵自习来做建筑制图的功课:手绘一号白图。现在看来这算是一项过时的学习,因为绘图已经全部使用 AutoCAD,可那个时候还是要求手绘粗细不同的线条代表不同的墙体,线条要求首尾粗细一致,图面整洁优美。不知是因为心浮还是手笨亦或两者兼有,我总是画得不合格,然后一再地被要求重画。主楼的8楼,有一个通宵教室。常常会有一些清华学生,出于种种的原因,和我一样需要在交图之前通宵加班。宿舍里9点熄灯的规定显然不具备这种豁出去用功的条件,于是大家都挤到这样唯一的一间教室来。我还清楚地记得,每次去的时候,我都抱着沉重而绝望的心情。爬到8楼的途中会经过无数楼梯转角出的落地窗,奇怪的是有的玻璃没了也不及时安装,似乎“方便”着“想不开”得同学。高空的北风从没有玻璃的窗户呼呼号号得刮进,令人心惊胆颤。我总是默默地把丁字尺和图纸铺在前面充当讲台的桌子上,因为那里有略微大一点的空间,然后开始不断的提醒自己,线条是不是连续,宽度是不是合格。越到深夜,人会陆陆续续越走越多,我常常奇怪他们都去了哪里,因为据说主楼十点以后是锁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探究过。一到入夜,楼梯上的灯都会熄灭,说不出的黑暗,我会吓得不敢走楼梯下楼。但有那么一次,我带了北大的好友一起来自习,我给她讲了我的猜疑,她胆子大,坚持要一探究竟。我们摸摸索索下到四楼还是五楼的光景,突然在黑暗中摸到面前有一扇铁栅栏门,似乎把整个楼梯锁住了,一声尖叫之后,我们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逃回了8楼,从此再没有兴起探索的念头。这些所谓的通宵自习,往往伴随着坚持到两三点之后,就趴在桌子上昏昏沉沉的入睡,可是日出之前总能醒过来。那些个日出的景象印象深刻至今: 微微发亮的天边,泛出了鱼肚白的颜色,中关村(?)高楼的身影微微先露了出来,最后太阳一跃而出,金光四射,好像眼前乱冒的金星。(到我们下一届,学弟学妹们虽然还上建筑制图,但再也不需要手工画一号白图了)。

度过了大一大二,适应了在清华“底层”的生活之后,记忆中的图片变得忙忙碌碌,却有些色彩:上课,自习,考G,考T之余,有时也会思亲想家,或为未来迷茫。遇到这种时候,我喜欢一个人走到荒岛上去。荒岛春晓是记忆中的一桢清华风景图片,也的确被印在我们那一年招生的宣传材料上,算是清华一景。岛上有很多人造景致,我独爱零零阁。拾阶而上,台阶的尽头是一个两层的亭子。名字也是有些来历的,因为清华都是按年份叫做几字班,他们那一届是和上一届一起毕业的(忘了原因),上一届是零级,他们就被叫做零零级。是亭为他们所建,所以被称作零零亭。亭有两层,我初到清华的时候,二层还不开放,后来才可以通过亭中央螺旋式的楼梯上去。站在零零阁的二层,荒岛的景色一览无余,也看得见校医院的一角。对少年人来说,实在是“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第一胜地。

其实我最喜欢的清华风景图片是在工字厅。大学后期借常常背红宝书的名义去那里看花。工字厅里有两株很大很漂亮的玉兰花,据说和颐和园的玉兰年代差不多久远。玉兰在后进的院子里,要穿过有曲廊的前进,走到里面的院落里去。路上会经过一间办公室,写着校长办公室。房子是以前的式样,古色古香的,只有空调机悬在红棱窗扇的下方,呼呼得向外吹着热风。我也偷偷向里面张望过,装修和陈设都非常的现代化。但没亲眼见过校长在里面办公,心里常常琢磨:在这样清雅的王府旧院案牍劳形,也算别有风味吧?记忆中在后边的院子里,靠左边的有一小片竹子,夏天走过去总是很阴凉的;靠右边的院子里则长着玉兰。也许是有年头的关系,这里的玉兰树长得比四教后面的粗壮的多,一到开花的季节,满树繁花似雪。玉兰附近的蜜蜂比赏花的人多,每每既让我独享花色,又不无浪费时间--这些下午本应和其他学生一样,在三教四教自习的--的一点负罪感。工字厅前面种着一排紫薇,但我总觉得那花的样子并没有美到可以被叫做"紫薇"这样好听的名字。

说到清华园的花景,最著名的自然是荷塘月色里的荷花,然而看得最多的还是三教四教周边附近的花儿--毕竟自习的时候,出来在附近转一转消磨时间,不是更经常吗?四教后面所谓的牡丹花坛,是一处消闲十几到几十分钟的好地方。有石桌椅,可以买瓶饮料坐在那里慢慢的喝,四处观望。靠墙种着一排紫荆,春天开出粉紫色的小花,密密麻麻的挤满整个枝条。牡丹的花期似乎不算长,倒是旁边花坛的单瓣月季如火如荼的开满整个春夏季节。如果往学堂的方向略走一走,有几个填着泥土的水泥方框里种着元宝枫,秋天叶子红了,结出的果实象个倒着的小元宝。再往前走到学堂,路口有一个西式的花亭,夏天会长满绿色藤蔓,有一种很荒凉的感觉。亭子上面似乎有个小坡,坡顶不知出于什么样的想法放着一张孤零零的石凳。我从没有见人坐到上面去过!四月份的时候,那个小坡上开满了二月兰,密密匝匝,铺满每一寸土地。

教学楼周边繁花盛开,宿舍楼前银杏成行,就是每天来去匆匆的主干道两边,也列队着高大笔直的白杨。但一进入本科的宿舍楼里,就变成了旧社会上海的小弄堂。走廊里昏黄的灯光,两侧总是高高挂着还在滴水的衣服,让人有时心生沮丧。本科毕业读研究生的时候搬到30号楼,宿舍条件有所改善。首先有个阳台,虽说不上非常赏心悦目--因为大部分的地方都堆着我们的杂物—但有了一个凭栏远眺的地方。夏日的夜晚,我总会站到阳台的一角,靠着栏杆向外望。记忆中炎热了一天的园子到夜晚,总是深蓝色的夜空,月亮悬挂在施工中的游泳馆上空,银色的光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宿舍里通向阳台的纱门在夏天总是半开着,身后能感到从宿舍里传来的一股接一股的热浪,但是也有略微清凉的夜风从身前掠过,伴随着篮球场边啪啪的打球声和干道两边杨树叶子哗啦啦的声音,像是夏天的小夜曲。有的时候,室友也会出来,和我一同在阳台上吹风。彼时彼刻,风轻月明,即使是理工科的女生,也绝不会谈起试验和学术的话题,随便说些女生之间的闲话八卦,不是私房话也是私房话。我一点都不能回忆起任何一段的对话了,只是留恋那种感觉。温柔感性,易于触动,犹如夏夜晚风。

二十年白驹过隙,往事历历,雪泥鸿爪。昔日的同窗同寝,如今都四散在不同的地方。在园子里度过的七年也就只余了断断续续的回忆。这些不连续的,却又难于抹去的记忆,就好像用岁月的墨水写下的文字,虽然书页发黄,墨水褪色,甚至有些段落已经无法辨认,可我有时还是会想起那些曾经在文字中鲜活过的日子,触动过的感觉,遗留下的痕迹;而在那其中飘浮过的花香,缠绕过的情感,行走过的地方。。。就是我记忆中的清华园.

+2.00 积分 [版主 wh 发放的奖励]

川粉的所有帖子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黑人是犯罪族群!

wh(问号)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954
帖子: 8255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15 Re: zuoer:记忆中的清华园

帖子 wh(问号)楼主 »

tdm 写了: 2024年 4月 12日 00:26 感觉没有王菲唱得好呀。
王菲的也不如原唱有冲击力啊。


tennis101
著名写手
著名写手
帖子互动: 95
帖子: 308
注册时间: 2023年 9月 28日 09:39

#16 Re: zuoer:记忆中的清华园

帖子 tennis101 »

longtian 写了: 2024年 4月 12日 01:30 暑假回去看看
上次由 tennis101 在 2024年 6月 4日 09:40 修改。
wh(问号)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954
帖子: 8255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17 Re: zuoer:记忆中的清华园

帖子 wh(问号)楼主 »

tennis101 写了: 2024年 4月 12日 01:34 校友可凭校友卡进校园。如果你想带美国籍的家属孩子进校园,就俩字—-没门!
校友卡怎么发的?我以前回我们学校,门卫让我报学号 :D
家属登记都不让进吗?那不近人情了啊。
头像
tdm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818
帖子: 902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9日 19:21

#18 Re: zuoer:记忆中的清华园

帖子 tdm »

wh 写了: 2024年 4月 12日 01:34 王菲的也不如原唱有冲击力啊。


你有没有弄清楚哪个时间早?😄
迪克牛仔基本就是靠翻唱的乐队。
上次由 tdm 在 2024年 4月 12日 01:45 修改。
wh(问号)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954
帖子: 8255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19 Re: zuoer:记忆中的清华园

帖子 wh(问号)楼主 »

longtian 写了: 2024年 4月 12日 01:30 暑假回去看看
回来后聊聊感想 :D
wh(问号)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954
帖子: 8255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20 Re: zuoer:记忆中的清华园

帖子 wh(问号)楼主 »

tdm 写了: 2024年 4月 12日 01:44 你有没有弄清楚哪个时间早?😄
啊,王菲是原唱?我只听过迪克牛仔的,是他们唱红的吗?
回复

回到 “书歌影视美食游 - 精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