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卡尔梅克的蒙古人口比中国的土尔扈特人多
俄罗斯对小黄人还可以,比英美待印第安人强
Re: 俄罗斯对小黄人还可以,比英美待印第安人强
掌兵的民人大多是文官,自然称臣
太平天国之前,武臣里民人很少
不同皇帝规矩不一样
像雍正,连满臣奏章里的奴才都朱批改成了臣
太平天国之前,武臣里民人很少
不同皇帝规矩不一样
像雍正,连满臣奏章里的奴才都朱批改成了臣
工具机谈智商, 犹如妓女谈贞操, 哪壶不开提哪壶
呼叫鸡谈造谣, 犹如站街女谈卖淫, 那是行家里手
Re: 俄罗斯对小黄人还可以,比英美待印第安人强
卡尔梅克人十月革命站在了革命者的立场上,
二战站在了德国的立场上,
对俄罗斯到底有几分忠诚,以至于斯大林流放了1/3的卡尔梅克人?
二战站在了德国的立场上,
对俄罗斯到底有几分忠诚,以至于斯大林流放了1/3的卡尔梅克人?
花太香 花下风流花死花无常
不带一点伤 走得坦荡荡......
不带一点伤 走得坦荡荡......
-
Cellcycle2
- 论坛元老

- 帖子互动: 386
- 帖子: 36101
-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10日 11:22
Re: 俄罗斯对小黄人还可以,比英美待印第安人强
词汇的含义是动态变化的
比如“小姐”
不可用现在的含义对古代做出评判
比如“小姐”
不可用现在的含义对古代做出评判
工具机谈智商, 犹如妓女谈贞操, 哪壶不开提哪壶
呼叫鸡谈造谣, 犹如站街女谈卖淫, 那是行家里手
-
Cellcycle2
- 论坛元老

- 帖子互动: 386
- 帖子: 36101
-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10日 11:22
-
Cellcycle2
- 论坛元老

- 帖子互动: 386
- 帖子: 36101
-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10日 11:22
-
Cellcycle2
- 论坛元老

- 帖子互动: 386
- 帖子: 36101
-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10日 11:22
Re: 俄罗斯对小黄人还可以,比英美待印第安人强
古时候的“奴才”和现在“奴才”不是一个意思
奴才是相对于主子而言,就是主子的能干的奴仆,不是什么奴仆都算奴才的,得有两把刷子
“主子”对中外都一样,外国人也说“My lord”, “Master”
奴才是相对于主子而言,就是主子的能干的奴仆,不是什么奴仆都算奴才的,得有两把刷子
“主子”对中外都一样,外国人也说“My lord”, “Master”
工具机谈智商, 犹如妓女谈贞操, 哪壶不开提哪壶
呼叫鸡谈造谣, 犹如站街女谈卖淫, 那是行家里手
Re: 俄罗斯对小黄人还可以,比英美待印第安人强
看皇帝。雍正时期,满汉都称臣。
清朝入关后,受到了先进的汉文化影响,这种称奴风气,清朝也不是没有皇帝发现不妥,想要改正。到了雍正时期,雍正其实已经意识到了奴才这个称呼的不妥,所以对官员的自称专门做出过详细的规定,雍正二年八月,雍正皇帝胤禛专门下旨强调,凡奏章内称臣、称奴才俱是臣下之言,不宜两样书写,嗣后着一概书写臣字。这个意思是以后不准用奴才自称来写奏折,针对范围是全体官僚的,是不分满汉蒙。
在江南提督高其位自称为奴才的奏折中,雍正皇帝还专门做出批示,向后写臣字得体。在这里雍正的意思是要汉臣高其位以后的奏折里自称臣,不要称奴才。很多对这段历史了解不深的人,就用这个例子来说明,清朝官员能够自称为奴才是一种殊荣,是皇帝把他当自己人来看待。事实上,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乾隆时期,那么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却发生在雍正朝,在雍正朝那就根本不是这么个意思,雍正皇帝带头制定规范,可不允许有人违反,所以只是时时处处提醒一下违规的官员罢了。
其实雍正不光提醒江南提督高其位要称臣,他为了落实自己制定的规范,也让自己的满系宠臣也称臣,比如年羹尧是汉军镶黄旗出身,而他的旗属在康熙朝晚期,归皇四子胤禛统领,也就是说,年羹尧不仅是旗人,而且还是雍正统属的旗人,他在雍正面前的自称更应该是奴才才对。然而,我们在现存的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的奏折中可以看到,年羹尧并未自称奴才,而是自称为臣。又比如鄂尔泰,是正儿八经的满洲镶蓝旗人,21岁便承袭佐领世职,作为雍正皇帝的三大宠臣之一,鄂尔泰官至内阁首辅领班军机大臣,并被册封为伯爵,这位深受皇恩的满人在雍正皇帝面前最应该自称奴才,可是在阿尔泰的众多奏折中,我们看到他在官职以后加上的自称是臣。
工具机谈智商, 犹如妓女谈贞操, 哪壶不开提哪壶
呼叫鸡谈造谣, 犹如站街女谈卖淫, 那是行家里手
-
Cellcycle2
- 论坛元老

- 帖子互动: 386
- 帖子: 36101
-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10日 11:22
Re: 俄罗斯对小黄人还可以,比英美待印第安人强
武将一直是 奴才直到清末wokao 写了: 2023年 6月 19日 10:38 看皇帝。雍正时期,满汉都称臣。
清朝入关后,受到了先进的汉文化影响,这种称奴风气,清朝也不是没有皇帝发现不妥,想要改正。到了雍正时期,雍正其实已经意识到了奴才这个称呼的不妥,所以对官员的自称专门做出过详细的规定,雍正二年八月,雍正皇帝胤禛专门下旨强调,凡奏章内称臣、称奴才俱是臣下之言,不宜两样书写,嗣后着一概书写臣字。这个意思是以后不准用奴才自称来写奏折,针对范围是全体官僚的,是不分满汉蒙。
在江南提督高其位自称为奴才的奏折中,雍正皇帝还专门做出批示,向后写臣字得体。在这里雍正的意思是要汉臣高其位以后的奏折里自称臣,不要称奴才。很多对这段历史了解不深的人,就用这个例子来说明,清朝官员能够自称为奴才是一种殊荣,是皇帝把他当自己人来看待。事实上,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乾隆时期,那么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却发生在雍正朝,在雍正朝那就根本不是这么个意思,雍正皇帝带头制定规范,可不允许有人违反,所以只是时时处处提醒一下违规的官员罢了。
其实雍正不光提醒江南提督高其位要称臣,他为了落实自己制定的规范,也让自己的满系宠臣也称臣,比如年羹尧是汉军镶黄旗出身,而他的旗属在康熙朝晚期,归皇四子胤禛统领,也就是说,年羹尧不仅是旗人,而且还是雍正统属的旗人,他在雍正面前的自称更应该是奴才才对。然而,我们在现存的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的奏折中可以看到,年羹尧并未自称奴才,而是自称为臣。又比如鄂尔泰,是正儿八经的满洲镶蓝旗人,21岁便承袭佐领世职,作为雍正皇帝的三大宠臣之一,鄂尔泰官至内阁首辅领班军机大臣,并被册封为伯爵,这位深受皇恩的满人在雍正皇帝面前最应该自称奴才,可是在阿尔泰的众多奏折中,我们看到他在官职以后加上的自称是臣。

